中国日报 | 以奥林匹克精神推动中美关系发展

中国日报 | 2024年8月13日

作者 | 王辉耀,全球化智库(CCG)创始人


 

刚刚结束的巴黎奥运会对于中国来说是一个里程碑,因为中国不仅赢得了40枚金牌,与美国并列金牌榜首,还在海外奥运会上取得了历史上最好的成绩,展示了其作为全球体育强国的崛起。

这一成就标志着中国的历史性旅程,从1908年首次表达举办奥运会的愿望,到成功举办2008年北京夏季奥运会和2022年北京冬季奥运会,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双奥之城”。

中国在网球和自行车等不同体育项目中取得的突破,反映了中国在经济、科技和社会领域的崛起,而这些领域的崛起常被西方视为对现有世界秩序的挑战,特别对中美关系产生重大的影响。然而,中国强调其崛起的和平性质,始终致力于建立更加公平和公正的世界秩序。

中美关系是当今世界上最重要的双边关系,影响着全球政治、经济和安全。在中美建交45年来,两国关系经历了风风雨雨,但依然不断向前。

今年1月1日,中美两国元首互致贺电,庆祝中美建交45周年。今年前七个月,中美贸易总额达到2.72万亿元人民币,增长了4.1%。其中,对美出口额为2.04万亿元人民币,增长了5.1%。

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和核大国,中美两国在维护全球稳定和促进发展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然而,两国关系面临一系列挑战,包括贸易摩擦、科技竞争和地缘政治争端。2018年美国发起的贸易战,以对中国商品加征惩罚性关税为特征,不仅损害了两国经济,还对全球贸易体系产生了冲击。而两国在高科技领域的竞争也因美国对中国科技公司实施制裁,试图遏制中国高科技进步而进一步加剧。

此外,南海争端和台湾问题——这是中国的内政问题——使本已脆弱的中美关系更加复杂。

在这些挑战之中,奥运会为中美两国提供了宝贵的启示。中美关系应当体现奥林匹克精神,即友好竞争的精神。两国之间的竞争,无论在哪个领域,都应像奥运会上的竞争一样——在“更快、更高、更强——更团结”的口号下,追求共同成就。这种在追求卓越的同时互相支持的精神对于推动人类进步至关重要。

2021年,奥林匹克格言中增加的“更团结”一词强调了国家之间团结、合作和友谊的重要性,这一愿景与中国提出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倡议相契合。

中国长期倡导“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原则,这一指导原则可以追溯到1971年的“乒乓外交”,当时中美两国乒乓球队进行了友好比赛,最终促成了双边关系的历史性突破。在这次突破之后,两国开始打破二十多年来将它们分隔的障碍。乒乓外交表明,即使是最深刻的分歧,也可以通过体育精神和相互尊重来弥合。

合作的理念深深植根于奥林匹克精神之中。奥林匹克五环象征着五大洲的团结,以及各国共同努力实现共同目标的集体精神。

奥运会还强调了公平竞争的重要性,这一原则中国代表团通过倡导“道德金牌、风格金牌和干净金牌”得到了体现,反映了中国对公平竞争的承诺,以及维护世界和平和全球价值观的承诺,赢得了国际赞誉。

奥运比赛并不是零和游戏;它们是互惠互利和互相成就的赛事。在古代奥林匹克运动会期间,古希腊不同城邦的人们通过友好竞争、文化交流和贸易实现了互惠和共同繁荣。自其诞生以来,奥林匹克运动会一直在体育领域之外,在更广泛的国际关系背景下,弘扬互惠互利和共同繁荣的价值观。

提出“修昔底德陷阱”概念的格雷厄姆·艾利森最近建议,奥林匹克精神所代表的积极竞争应当主导国际关系。的确,奥林匹克精神以友好竞争、合作和公平为核心,为中美关系的未来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启示。

在两国处理复杂关系时,最好从奥林匹克理想中汲取灵感。通过践行这一精神,两国可以超越近年来导致关系紧张的挑战,共同努力,构建一个建设性竞争、有价值合作的未来,为人类进步作出贡献。

文章选自中国日报,2024年8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