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 | 王辉耀接受CGTN采访:厌倦意识形态斗争的金砖国家,正成为全球治理新支点

CGTN | 2025年7月5日

2025年7月5日,在巴西举办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十七次会晤前夕,全球化智库(CCG)理事长王辉耀接受CGTN采访,围绕相关重点议题分享见解。

▲GGTN采访视频(EN)

 

主持人:本周,全球目光将聚焦里约热内卢,金砖国家领导人将齐聚于此,参加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十七次会晤。2006年,巴西、俄罗斯、印度和中国开启金砖国家合作序幕。2011年,南非加入。如今,金砖合作机制已拥有11个成员国和10个伙伴国,涵盖全球近一半人口。中国外交部本周早些时候就金砖合作的重要性发表了看法:“金砖合作机制是当今世界最重要的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团结合作平台,是推动实现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的重要力量。”

接下来,我们将邀请嘉宾共同探讨本次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的相关议题。来自里约热内卢的维特利奥·布鲁斯托林(Vitelio Brustolin)将加入我们。他是弗卢米嫩塞联邦大学国际关系教授、哈佛大学研究员。来自北京的王辉耀也将参与讨论,他是中国国务院原参事、全球化智库创始人兼理事长。感谢二位的加入。

王辉耀先生,我想先请教您。本次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将在里约热内卢举行,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强将出席。中国外交部表示,中方期待进一步巩固金砖战略伙伴关系,坚定维护多边主义,完善全球治理体系,推动高质量发展。就您而言,您认为金砖国家要实现这些目标,需要采取哪些关键步骤?

王辉耀:我认为此次金砖峰会召开十分及时,正值当前世界面临新一轮保护主义、单边主义以及地缘政治紧张局势。在此背景下,金砖国家整体上体现了一种新兴的政治选择或政治力量,致力于以新形式强化多边主义。

这尤其表明,全球南方国家已经对地缘政治分歧和意识形态对立的过度强调感到疲惫。全球南方国家更希望将重心转向自身的发展,更加注重务实行动,例如应对气候变化,以及推动金融体系改革和探索支付体系替代方案。

因此,本次金砖峰会具有重要意义,也反映出金砖国家希望在全球地缘政治舞台上发出更有分量的声音。

主持人:王辉耀先生,这是新成员印度尼西亚加入金砖国家后举行的首次峰会,印度尼西亚领导人也将赴里约出席。此外,金砖国家还有10个伙伴国。您认为金砖机制持续扩容将带来怎样的影响?

王辉耀:近年来金砖国家的崛起,充分体现了人类历史进程中正在发生的深刻变革。众多发展中国家,无论大小,齐聚一堂,代表着一股新的动能和一种新兴多边合作模式。它们共同倡导贸易自由化,致力于维护现有国际秩序,同时推动其改革和完善,目标并非颠覆现有国际秩序,而是在现有基础上实现积极改进。

这一合作模式的独特之处在于,它并不以意识形态作为评判标准。例如,金砖国家中既有中国、印度这样的发展中大国,还有印尼、海湾国家等体量和治理模式各不相同的国家。尽管各国政治体制、发展模式和意识形态存在差异,但仍能在合作中取得共识,这展现了一种区别于传统“民主与专制”二元对立的全球治理新形式。

因此,这一机制具有高度包容性,强调以发展为核心,同时也在国际舞台上发出了更为有力的声音。

主持人:王辉耀先生,在本次峰会前的相关讨论中我们也了解到,本届峰会将重点关注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同时还将聚焦全球公共卫生领域的发展与合作。对此,您认为金砖国家在这些议题上可能会达成哪些共识或推动哪些具体举措?我们应对哪些成果有所期待?

王辉耀:我认为,金砖国家显然不希望人工智能被一两个国家所垄断。各国应携手合作,充分利用人工智能所带来的潜力,使其惠及包括金砖国家在内的全球南方国家,这是十分有意义的方向。

此外,正如其他嘉宾所指出的,本届峰会在巴西举行,而巴西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具有引领地位。全球南方国家可以借此契机共同推进气候议程,尤其是在当前美国逐步退出相关领域的背景下。

最为关键的是,正如您刚才提到的,金砖国家具备出色的调解能力。美国国防部长已表示,乌克兰的维和力量应由欧洲国家与非欧洲国家共同承担。而“非欧洲国家”即意味着中国、印度、巴西、南非等国家的参与。

这将是和平进程中关键的一步。美国方面已在这一问题上行动超过160天,是时候由金砖国家发挥作用,为推动全球和平进程作出实质性贡献。

 

(本文根据采访录音翻译整理,未经本人审阅,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