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为何唯独对中国“服软”?王辉耀CGTN采访热议中美关税“休战期”再延长
CCG | 2025年8月13日2025年8月13日,全球化智库(CCG)创始人王辉耀接受CGTN采访,围绕中美经贸会谈最新进展发表看法。他指出,中美双方都宣布将“对等关税”暂缓期再延长90天符合预期,将为后续对话与谈判铺平道路,并有利于全球供应链与世界经济稳定。
以下为采访全文:
主持人:让我们快速了解一下中美经贸会谈的最新进展。双方都宣布将“对等关税”暂缓期再延长90天,同时继续努力达成协议。今天的嘉宾是全球化智库(CCG)创始人兼理事长、国务院原参事王辉耀先生。欢迎来到《对话》节目,辉耀。在联合声明中,中美双方表示已同意将此前对彼此加征的高额关税暂停期限,延长至第二个90天周期。您对这一延期感到意外吗?
王辉耀:可以说是,也可以说不是。我认为此事在预料之中。近日中美在斯德哥尔摩进行了富有成效的讨论,并就关税问题达成共识,只是当时尚未正式公布。我很高兴特朗普总统最终签署了行政令,使双方得以再获得额外90天的关税停战期。亚太经合组织峰会可能将于11月1日举行,这意味着这90天的期限将延续至峰会之后,从而为后续的深入对话与谈判铺平道路,并有望在本次峰会上取得良好成果。
与此同时,这一决定也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欢迎。中美两国高度交织、紧密相连,对全球供应链和世界经济均产生深远影响。目前,特朗普总统正与普京总统及其家人在阿拉斯加进行会晤。在此背景下,这项重要的行政令得以签署,将相关争端暂时搁置,对全世界而言无疑是一个重大利好消息。
主持人:正如您所说,中美双方都将最近在斯德哥尔摩的会谈形容为“建设性的”。那么,从您的角度来看,这一新的90天关税“休战期”对双方的贸易谈判意味着什么呢?
王辉耀:这涉及诸多方面。首先,我认为当前亟需稳定局势。当今世界因不确定性、各类干扰以及这场关税战所引发的反复波动而遭受严重冲击。众所周知,特朗普总统已先后对数十个、甚至上百个国家发起贸易战。
然而,他是一位现实而务实的领导者,已深刻认识到中国的重要地位,以及中美两国之间高度交织、不可分割的关系。中国对美国,美国对中国,双方互为不可或缺的合作伙伴。若全球最大的两个经济体无法携手合作,必将对世界造成深远而巨大的影响。
我认为,特朗普总统希望将其关税策略更多地针对欧盟、日本、巴西、印度等国家,而无力同时在过多战线上开辟冲突。他也清楚地意识到,中国是唯一能够坚决应对任何关税、单边主义和霸凌行径的国家,中国正凭借自身的实力与措施,有效对冲美国的诸多手段。因此,从这一意义上看,他们虽然视中国为竞争对手,但也明白中国同时是一个极具战略价值的合作伙伴。对中国不能照搬对其他国家的策略,尤其是在双方高度紧密相连的现实背景下。
目前,大量美国企业在中国运营。苹果公司80%的手机产自中国;特斯拉50%的电动车也在中国制造。我们还看到,特朗普总统与苹果、英特尔等大型科技企业的首席执行官进行了会晤。毫无疑问,这些企业会向他强调,中国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市场,中美关系不可承受中断的代价。两国必须携手合作,维护全球供应链的稳定。在日本、韩国、美国、中国等主要经济体之间,应采取更加理性、务实且可行的合作方式。
因此,我认为,这不仅是中美两国的利好消息,同样也是全球的福音。
主持人:众所周知,外界至少曾有一些担忧,原因是部分美国高级官员提到,双方的谈判正从双边贸易扩展至其他议题,例如中国、印度从俄罗斯购买石油和天然气等问题。他们甚至谈到可能征收高达100%的惩罚性关税。您认为这会如何使双方的谈判变得更加复杂?
王辉耀:我认为,特朗普总统已为俄罗斯设定最后期限,即在本月8日实现停火。如今,他借助阿拉斯加会晤这一重要契机,推动相关事务朝着正确方向发展。另一方面,我认为他确实在对俄罗斯施加巨大压力,并且威胁将对印度实施制裁,也可能曾考虑过对中国采取类似措施。然而,中国是世界大国,要在中国身上全面施加这些手段极为困难,而且此类做法本身具有明显的单边主义色彩。为什么美国可以与任何国家进行贸易,却不允许中国和印度这样做?这显然缺乏合理性。因此,我认为,中国完全具备足够的韧性来应对这些霸凌行为、不当举措、外部压力以及单边主义。
与此同时,我也认为,中国在贸易领域可以与美国开展更多合作。例如,特朗普希望中国能将大豆订单增加三倍。同时,美国也希望中国在斡旋国际冲突方面发挥更积极的作用,我相信中国能够做到这一点,包括在俄乌冲突问题上的调解。因此,我们应当以更加积极的方式来处理相关问题,而不是依靠那些在房地产行业中常用的直截了当、强硬化的策略。我们所面对的是全球最大、最重要的双边关系,必须采取更加专业、更加理性且更具建设性的方式。如果我们能够像现在这样坐下来,持续保持对话,无疑是非常有价值且必要的,也是我们应当长期坚持的方向。
主持人:好的。最后,正如您所说,特朗普在社交媒体上发文呼吁中国将从美国进口的大豆数量增加到原来的三倍,称这将有助于减少对华贸易逆差。当然,这种说法可以理解,大豆很可能会成为未来协议的一部分。但在您看来,这份协议将会呈现出怎样的形态呢?
王辉耀:我认为,这正是典型的特朗普式公开表态。我们仍记得,在与特朗普政府签署的第一阶段经贸协议中,购买大豆占据了协议的重要组成部分。此外,特朗普的政治基础主要集中于以农业为主的州,而大豆正是这些地区的支柱产业。因此,他推动这一要求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从中国的角度来看,我国大豆消费量确实巨大,目前约有70%来自巴西进口。中国也可以适度增加自美国的大豆采购,因此我并不认为这会构成挑战。然而,关键在于,我们需要保持良好的舆论叙事、积极的态度以及建设性的氛围,因为这种建设性的对话对谈判的顺利进行至关重要。双方不得相互施压、威胁,更不能依赖单边主义凌驾于他国之上。如今,中国已成长为一个具有原则和标准的大国,能够在面对各种压力时坚定立场。
因此,两国相处的最佳方式是持续保持对话。我们很可能在不久的将来举行峰会,或特朗普总统访华,或中国领导人访美。10月31日至11月1日,将迎来亚太经合组织峰会,随后或可举行双边峰会,并有望达成协议,推动“第二阶段”经贸谈判的完成,从而为稳定全球局势奠定基础。
与此同时,特朗普正在重新调整美国与多国的贸易关系,这对于其美国商业议程而言尚属合理,但我不认为此举能够长期维持。而中国坚持推进多边合作、维护世贸组织规则,并积极推动《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及《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等区域贸易安排,最终更有可能取得成效。这正是我们所期望的。
主持人:当然,我们将持续关注未来的发展。感谢您接受我们的采访。
(本文根据采访录音翻译整理,未经本人审阅,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