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王辉耀:留学生依然是中国开放发展重要桥梁纽带
北京青年报 | 2021年8月22日8月以来,美国开放了留学生入境。尽管美国新冠疫情日新增病例接近15万人,随着开学季的到来,中国留学生赴美需求激增。由于疫情仍在持续蔓延,加上民航局“五个一”、航班熔断等政策,国际航班数量仍十分受限。据报道,8月1日至18日,中国大陆往返美国、英国、加拿大客运航班共计455架次,相比2020年同期减少约60架次。
尽管受新冠疫情影响,中国学生赴国外留学数量依然可观。美国今年4月份开始为国际学生发放签证,5月和6月共给中国学生签发近6万张签证。对比疫情前的签证数据,今年夏天美大使馆的签发量基本和2019年持平。美国移民与海关执法局(ICE)发布的报告显示,2020年度,美国境内共有国际学生125万人,其中在美中国留学生数量为38.25万人,虽然比2019年减少约9万人,但中国仍是美国国际生来源第一大国。
近年来,随着留学归国人数增长,社会上出现了“留学收益不高”“海归收入优势不明显”之类议论。然而,全球化智库(CCG)、智联招聘联合发布的《中国海归就业创业调查报告2019》显示,认为留学收获达到及超出预期的受访海归占比为72%,认为“收获大于预期”和“收获远大于预期”的占比分别为23%和13%,认为“收获和预期差不多”的占比为36%。整体而言,虽然留学对于资金的投入要求较高,但“留学值不值”与有没有直接短期的收入回报没有必然关系,留学中“经历”是最大的收获,绝大部分人认为留学是值得的。
教育部出国留学人员情况统计显示,2019年度,我国出国留学人员总数为70.35万人,创历史新高。疫情之下,美欧等多国疫情风险较高,社交媒体和公共讨论中一些观点认为“还是留在国内好”“留学会导致人才流失”等。但从根本上说,留学依然是中国学生接受国际化高质量教育,培养国际视野和提升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渠道,出国留学对我国学生成长成才及中外人文交流仍然具有重要意义。
总体而言,留学人员具有国际视野开阔,熟悉国际规则,拥有一定跨国人脉,具有多重文化背景和语言技能等优势,有利于进行跨文化交流,更好适应全球化经济发展模式。在中国深化开放发展、深度参与全球治理背景下,留学生对推动中国在国际场合参与和制定新规则,内外联动推进中国进一步改革开放,助力中国企业“走出去”及跨国企业“走进来”等方面,依然具有显著的优势。
同时,留学人员作为中外文化交流的桥梁和纽带,对于改善中国国际形象及增进中外友好也可发挥现实作用。作为国家形象的载体,留学生可通过展示中国人良好的精神风貌,帮助国际公众消除对中国的误解,增强中国国家软实力建设和文化影响力。留学生在中外人文交流中,可以传递中国传统文化、文明准则、信仰追求和当代中国经验与发展模式相关信息。留学人员以侨联、学联、专业协会和智库等组织为载体开展民间外交,可增进各领域国际精英人才对中国的了解,促进中外普通民众间通过直接交流加强跨国互信,对建设良好国际关系环境发挥重要协调作用。
美国作为在多种学科和技术领域具有较大优势的发达国家,长期以来是各国留学生的重要留学目的地。中美建交四十多年来,中国赴美留学归国人员对中国发展进步及增进中美经贸人文交流做出了重要贡献。近年来,中国在教育水平、经济实力及科技实力等方面发展迅速,但在一段时间内,去美国留学仍然是中国留学生的优选之一。中美之间有更多留学生,也有助于中美保持良好的人文经贸联系。据美国商务部估计,2019年,国际学生为美国经济贡献了440亿美元。按照最大中国留学生数量占比推算,中国留学生的生活费和学费支出达159亿美元。
当前,新冠病毒仍在全球肆虐,中国出国留学生在精进学业的同时要多多注重防护。相信随着中国发展日渐向好,学成之后归国发展会是众多留学生的首选。总之,留学生现在是、将来也是我国推进开放发展、增进中外人文交流的重要桥梁纽带,应为留学事业顺利发展提供更有力的政策支持。
本文刊发于《北京青年报》,2021年8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