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辉耀:“和而不同”应成为全球化新阶段主旋律

CCG | 2025年2月7日

编者按

当前,全球治理格局正经历深刻调整,各国发展道路和模式日趋多元。这篇收录于《全球化:站在新的十字路口》一书的文章,提出了”和而不同”的发展理念。文章从中美关系切入,探讨了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如何实现不同发展道路的和谐共生。在全球经济版图加速重构的当下,文中倡导的多元共生、互学互鉴的发展观,以及对构建开放包容的全球化格局的展望,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全球化:站在新的十字路口》

出版机构: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作者:王辉耀

发布时间:2021年3月

 

中美两国交往密切,出现矛盾和摩擦在所难免,但重要的是当矛盾出现时,两国保持沟通,增进理解。


在全球化智库一次研讨会上,商务部原部长、中国外商投资企业协会会长、全球化智库名誉主席陈德铭就中美关系发表主旨演讲,从三个方面深入阐述中美关系,并强调某些中外学者所宣扬的中美”脱钩论”实为谬论。笔者对此十分认同,全球化发展让中美两国”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脱钩”既有损于两国利益,也不利于世界经济发展。中国的发展道路并没有与其他国家对立,中美两国可以实现”和而不同”。正如国家主席习近平曾说的那样,”世界上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发展模式,各方应该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和发展模式多样化”。

尊重多样化的国家发展模式是我们在世界格局多极化发展趋势下面临的必然选择。2008年经济危机后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更加明显,新兴市场国家在国际事务中的话语权随着经济实力的增长而显著提升,而以美国为核心的全球治理体系则问题层出不穷,许多机制陷入改革难题。与此同时,”一带一路”倡议、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非洲大陆自贸区协定(AfCFTA)、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等区域性多边发展机制和贸易协定的出现与发展体现出多极力量的崛起。世界格局的多极化发展趋势已成为客观事实,并非主观可以扭转。

中美两国作为世界的重要两极,中美关系对世界贸易、国际金融体系、区域安全和气候治理等方面都具有深刻影响。陈德铭前部长在演讲中指出所谓的中美经济冲突论”是妄想,是疯狂,’脱钩’更是不可能”。的确,中美两国自建交以来,在贸易、科技、教育和文化交流等领域都进行了密切的合作。中美互为主要贸易国,经贸关系一直是两国关系的”压舱石”;中美两国科学家每年都进行数千项科研合作,为许多全球型问题提供解决方案;大量的中国留学生前往美国深造,推动了中美之间的人才交流循环……因此,中美两国需要顺应客观发展趋势,寻找和谐共存的方法。

在现阶段,中美两国若想实现和谐共存就必须重建互信。事实上,正如美国前国务卿所言,相比”贸易赤字”,缩小中美”信任赤字”在当下更为重要。此次中美大规模贸易摩擦已持续近21个月,双边谈判也异常艰辛曲折。尽管中美第一阶段协定已经达成,但两国之间仍将面临更多复杂和深层次的问题。中美”信任赤字”就是导致这些问题难以解决的重要原因之一。

中美之间产生”信任赤字”的根本原因是双方发展道路的差异。但是”差异”并不等同于”对立”,中美两国可以做到”和而不同”。笔者随陈德铭访问美国智库时,曾在美国国际战略研究中心(CSIS)与美国知名学者进行辩论,许多美国人士也认为中美避免陷入”修昔底德陷阱”,实现和平共处是有可能的。因为中国的意识形态、政治体制和发展模式虽有别于西方国家,但并不意味着与他们根本对立。事实上,中国与西方国家存在许多利益相交点,中国也向他们学习了很多发展经验。例如,中国在改革开放后进行了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并通过全球化发展逐渐融入了全球价值链,成为驱动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特别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中国引进了一系列市场经济的概念和运行规则,这种经验学习对中国自身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并间接为世界经济发展创造了更多可能。

现在中国正在深化开放,并进一步完善市场经济体制。2020年是中国开放的关键时间节点——《外商投资法》正式生效,金融行业全面开放,电信、医疗、教育和养老等领域的开放也将更上层楼。可以说,中国开放的不仅是市场,更是心态。中国正怀着一种开放的心态希望与世界各国能够在交流与互鉴中和平共存,和谐相处,互利共赢。

中国在改革开放中不断向西方国家学习借鉴他们的成功经验,并在探索中总结出了一些中国自己的成功经验,可以供其他国家参考借鉴,如五年规划。中国通过每五年制定一个新的国家发展规划与目标,将长期目标拆分为更易实现的短期目标,一步一个脚印,让国家发展更具有连贯性和效率,避免了一些不必要的反复与曲折。

值得明确的是,中国与世界分享自己的发展经验并不是要搞”意识形态输出”或”发展模式输出”,而是希望与各国携手合作、共同进步。中国是现存全球治理体系的受益者与支持者,在实现自身发展的同时,中国也希望可以与世界各国分享自己的发展红利与成功经验。对于这一点,中美之间还要继续加强对话与交流,消除误解,提升互信。

中美两国交往密切,出现矛盾和摩擦在所难免,但重要的是当矛盾出现时,两国保持沟通,增进理解。中国的发展道路固然不可能照搬西方国家的模式,但也不会与国际社会的主流发展模式截然相反。21世纪的全球化应该更加包容和公平,只有多样化发展,世界才能更加丰富多彩。在全球化新时代,”和而不同”的主旋律应该被再次唱响。

-相关链接-

《全球化:站在新的十字路口》 ——从多元角度和全球视野思考全球化的未来

智库力著 | CCG在线发布并研讨新作《全球化:站在新的十字路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