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辉耀:在分裂的时代,新加坡如何助力中国搭建沟通桥梁

南华早报 | 2025年7月9日

■ 如果发挥自身优势,新加坡是少数几个在当今世界仍被广泛信任、能够为构建更加公正的全球秩序奠定基础的国家之一。


作者 | 王辉耀,全球化智库(CCG)创始人


 

近期,新加坡总理黄循财对中国进行正式访问,重申了新中关系的战略深度。他与中国领导人的会晤凸显了双方在维护自由贸易和多边主义原则方面的合作意愿。

这次访问不仅具有象征意义,也带来了一系列重要问题:新加坡将在全球和地区舞台上扮演怎样的角色?这一时刻将释放出哪些新的可能性?

在地缘政治竞争加剧、全球分裂风险上升的背景下,新加坡作为调解者、协调者与推动者的战略地位愈发重要。新加坡不应仅限于主办对话或参与机制,更应主动塑造这些框架。其独特优势在于:深植东南亚,同时高度参与全球事务,在东西方之间均享有高度信任,并以其治理能力、审慎态度和政策独立性获得广泛尊重。

此次新加坡总理访华带来了诸多机遇,包括扩大新中政府间的培训项目,以及以苏州工业园区为战略平台,在双向开放和投资贸易、科技创新、产业合作、社会治理、人文交流领域深化合作。新加坡在融合治理经验与中国产业规模方面已有深厚积淀。

这些合作不应止步于技术层面,而应成为提升“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透明度、可持续发展和本地能力建设等方面标准的平台。新加坡有潜力将“互联互通”重新定义为包容性发展的试验场,而非地缘影响力的较量。

长期以来,新加坡始终在中国这一最大贸易伙伴与美国这一主要安全伙伴之间谨慎平衡。这种平衡不仅关乎生存,更体现了战略杠杆。黄循财此行显示出,新加坡并非大国竞争中的旁观者,而是有能力推动共识框架的建设者,致力于在竞争中降低风险、促进合作。

这一点可以从新加坡对双边旗舰项目的持续推动中看出,例如苏州工业园、天津生态城以及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下一步的关键在于将这些成功经验转化为可复制的多边合作模式,推广至世界其他地区。新加坡可以协助将其经验转化为能够契合中国资本与技术优势,同时对接国际发展目标的合作形式,特别是在“全球南方”国家中加以实践。

同样,新加坡在多边舞台上的作为也可以展现更大抱负。其在数字治理、贸易便利化与可持续金融领域已处于先行地位。作为《数字经济伙伴关系协定》(DEPA)的创始签署国,新加坡在数据流通、平台互操作性以及数字信任等方面设定了新标准。随着中国正式申请加入该协定,新加坡有望在推动中国融入国际数字规则体系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新加坡在《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中的作用也体现出相同逻辑。作为创始成员国之一,新加坡可以继续为有意加入的国家,如中国,提供技术与外交支持,同时巩固协定的高标准和规范。此举并非单纯追求扩容,而是促进有意义的规则趋同,增强区域互信。

然而,新加坡最重要的贡献或许并不局限于正式协定框架之内。它具有跨越分歧、促成对话的罕见能力,不仅能在国家之间进行调解,也能在制度、行业及社会领域间搭建桥梁。当前世界面临日益加剧的信任赤字:政府与公众之间、“全球北方”与“全球南方”之间、以及西方社会与中国机构之间的鸿沟日益扩大。新加坡在弥合这些裂痕、推动东西方之间的交流方面处于独特有利的地位。

通过召集跨学科对话,促进来自不同意识形态背景的利益相关方参与,新加坡可在促进和平理解和推动合作方面发挥建设性作用。当前,中国与东南亚国家围绕“南海行为准则”仍在谈判,新加坡始终致力于推动对话,其坚定立场有助于该协议的加速落地。此外,早在2015年,新加坡就促成了中国海峡两岸领导人的历史性会晤,这是1949年以来两岸领导人的首次会面。

除了外交层面,新加坡还可将其在海洋法、区域治理及军事风险管控等领域的技术研究转化为可执行的合作框架。凭借其多语言、多文化的优势以及广受信赖的国际声誉,新加坡能够在多元背景下有效整合并传达不同叙事。在信息割裂和地缘政治猜疑加剧的时代,这种能力既罕见又至关重要。

这一优势还体现在其智库、专业网络、高等院校乃至媒体机构的综合作用上。新加坡有潜力成为中西方专家进行非正式对话的首选场所,相较于美国更具中立性,较之中国又更为便利。在大国竞争日趋激烈的背景下,这种多渠道外交将愈发不可或缺。

新加坡还需进一步强化其在东盟中的独特角色。这一调解者的身份使其能够在塑造后单极时代的地区规范和制度结构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在此背景下,新加坡可确立自身为一个灵活、有原则、具前瞻性的关键节点。

当然,这一角色并非没有风险。新加坡的优势源自其信誉,而信誉必须持续维系。其当前面临的挑战在于,如何在复杂局势中展现应变能力,并提出切实可行、可推广且兼顾公平的合作方案,以应对日益紧密的相互依赖所带来的困境。

中国不断推进国际化进程,全球亦面临诸多共同挑战,世界对可信对话者的需求日益迫切。如果新加坡能把握这一时机,进一步提升其议程设置能力、制度创新能力和协调组织能力,将有助于巩固其战略地位,并为动荡的地区局势注入稳定力量。

如今,“搭建桥梁”不再只是比喻,而是真正构建和平基础设施的实践过程。若愿意承担这一角色,新加坡无疑是极少数足以赢得广泛信任、并具备实际能力铺设和平之基的国家之一。

 

文章选自南华早报,2025年7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