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促使数字丝绸之路融入“一带一路”建设

CCG | 2020年8月26日

“一带一路”倡议已经实施了将近七年,在多国得到积极响应并广泛开展建设。当前,新冠肺炎疫情仍在全球蔓延,中国已经在很大程度上控制住了新冠肺炎疫情,而疫情在全球很多国家还没有得到控制,尤其是在许多“一带一路”国家中疫情还在蔓延。疫情对“一带一路”建设带来了怎样的影响?“一带一路”建设面临着怎样的挑战和机遇?矛盾层出的中美关系为“一带一路”带来了哪些新的课题?粤港澳大湾区又会为“一带一路”注入怎样的动力?

 

 

2020年8月26日,全球化智库(CCG)举办了“疫情下的‘一带一路’:挑战、前景和创新”线上研讨会,邀请来自国内外顶尖高校学者以及智库专家就新冠疫情给“一带一路”倡议带来的社会经济影响等话题进行了探讨。本次研讨会的媒体合作伙伴是香港著名媒体南华早报(South China Morning Post, SCMP)。本次会议由南华早报记者Tony Cheung主持。

 

 

CCG主任王辉耀在开幕致辞中表示,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目前,中国已经与120多个国家签署了双边监管合作谅解备忘录(MOU),并与50多个国际组织签署了MOU。疫情给“一带一路”带来了挑战,同时也带来了新的转机。现在是调整、提升“一带一路”倡议的时机,是使“一带一路”建设变得更高质量、更快速、更多合作的时机。因此,这是一场非常及时的会议,旨在为加强“一带一路”合作、助力全球合作抗疫建言献策。

疫情及其引发的民族主义为全球互联互通带来挑战

 

前中投公司董事总经理,美国纽约大学兼任教授马文彦表示,当我们在思考“一带一路”时,我们一般想到的是基础设施建设,但是,从更全局的角度的来看,我们需要把“一带一路”认知为一种全球互联互通、全球协作的观念,这是在疫情影响之下全球化受到挑战之时需要具备的一种思维方式。他提到,在2016年的G20杭州峰会上,多国领导人在携手促进数字经济发展上达成共识,共同签署了《二十国集团数字经济发展与合作倡议》,这是全球首个由多国领导人共同签署的数字经济政策文件,旨在为全球经济增长注入新动力。随后,在2017年12月份举办的第四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上,中国与7个国家共同发起了《“一带一路”数字经济国际合作倡议》,旨在进一步聚焦实现互联互通的数字丝绸之路。数字丝绸之路概念被提出来后,赋予了“一带一路”建设新的内涵。在当下全球经济面临前所未有的疫情的巨大挑战之时,数字丝绸之路更加凸显其重要性。然而,围绕着“一带一路”建设,除了债务陷阱、项目管理等挑战仍然存在,在数字丝绸之路建设中,又有了新的诸如数据隐私、网络安全、跨境数据管理等担忧。这些都是重要的议题并且应当逐个应对。

 

CCG特邀高级研究员、北京大学现代国际关系学院教授翟崑指出,在过去的七年中,“一带一路”建设的关键词是一体化,但在疫情影响之下,一体化受到了冲击。如果说此前的“一带一路”建设是1.0版本,现在的“一带一路”建设就是2.0版本,如何从1.0版本过渡到2.0版本是一个挑战。

他认为,目前“一带一路”建设面临六个挑战:第一,疫情中段了全球的连接,“一带一路”在国内和国际上都面临一体化的挑战;其次,政策设计是一个挑战,因为这对于中国是个崭新的事物;第三,“一带一路”是全球化的,但不够区域化。现在全球发展的新趋势是区域合作,如欧盟、东盟。中国如何与欧盟、东盟等组织合作是一个新的挑战;第四,疫情引发了经济上的民族主义,中国与一些国家很难开展合作。在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习近平主席提出构建全球互联互通伙伴关系,但是这种伙伴关系现在很难建立;第五,五个“互联互通”(即政策、设施、资金、贸易和民心)受到挑战。在疫情期间,许多国家的公共卫生基础设施尤其面临严峻的挑战;第六,目前最大的挑战,是美国对中国的挑战。美国现在用印太政策对付“一带一路”。

疫情促使数字丝绸之路融入“一带一路”建设

CCG主任王辉耀表示,数字丝绸之路目前是“一带一路”建设中最紧迫的、最现实的和最具有吸引力的领域。在疫情中,数字经济的潜力可见一斑,线上研讨会、在线教育等改变了过去人们的工作和学习的模式。他指出,如果能将这种“新常态”融入到“一带一路”的建设中,将会是有价值的。此外,公共卫生方面的基础设施建设是现在“一带一路”建设的重中之重,健康丝绸之路的概念也在疫情发生后被提出。现在中国正在对新冠肺炎疫苗进行研发,如何在医疗方面支持“一带一路”的建设,值得思考。他还指出,包括绿色基础设施建设在内的基础设施方面的“一带一路”建设将是未来发展中国家甚至发达国家“一带一路”建设的关键驱动力。

CCG主任王辉耀认为,疫情给“一带一路”也带来了新的转机。现在是调整、提升“一带一路”倡议的时机,是使“一带一路”建设变得更高质量、更快速、更多合作的时机。首先,可以使“一带一路”更多边化,可以由亚投行牵头,与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非洲开发银行、拉丁美洲开发银行、欧洲复兴开发银行等,打造一个以国际多边开发银行为主的“一带一路”建设项目贷款共同体,这样可以使“一带一路”建设更加透明,也更容易在世界上被接受;其次,可以设立“一带一路”指导委员会,真正做到共商、共建、共享;第三,可以举办“一带一路”商业高峰论坛。在2019年的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开设了“一带一路国际商协会大会”活动分论坛,可以继续推进这方面的讨论,吸引更多的企业来参与。

CCG特邀高级研究员、北京大学现代国际关系学院教授翟崑表示,疫情中断了全球的连接,“一带一路”在国内和国际上都面临一体化的挑战。然而,“一带一路”将会成为连接国内经济循环和国外经济循环的桥梁。

中美合作可增加“一带一路”吸引力

CCG特邀高级研究员、北京大学现代国际关系学院教授翟崑指出,中国的学者正在寻找和美国在数字经济领域的合作空间。在这个领域,中美有创新合作的空间。中国在推进“一带一路”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而美国为抗衡“一带一路”启动了“蓝点网络”计划,欧盟、日本和印度也启动了印太地区的计划,促进包括数字基础设施在内的基础设施建设。此外,东盟也有智慧城市网络计划,中国和美国也都是这一项目的合作者。他还指出,中国可以和新加坡等东南亚国家、欧洲国家等保持好关系,以此作为推动中美关系的桥梁。还可以借助东亚峰会,与包括东盟、日本、韩国、印度、澳大利亚、新西兰、美国、俄罗斯在内的参与国合作。

CCG主任王辉耀认为,有许多方法可以减少中美之间的分歧。第一,全球排名前20位的数字领域的公司,有大部分都是中国和美国的企业。在G20的框架下,在商业、智库、青年领域,有B20、T20、Y20的合作机制。他认为,也可以建立数字领域合作的D20,全球排名前20的这个领域的公司,在他们之间建立沟通合作机制。第二,中美之间的分歧在加大,中美可以在亚投行和世界银行的合作机制下,在促进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上携手合作。这样也可以增加“一带一路”的吸引力。

前中投公司董事总经理,美国纽约大学兼任教授马文彦表示,中美在政治层面的“脱钩”正在加强,但是在经济方面还是有积极的合作,比如有许多企业首次公开募股(IPO)。

发展中国家是“一带一路”未来的希望所在

前中投公司董事总经理,美国纽约大学兼任教授马文彦指出,在谈论数字经济的时候,需要注意,世界上有三亿人还没有互联网连接,所以,我们应该更多地关注发展中国家。这些国家的人民会担忧自身无法完成向数字经济的转化,同时,这些国家的人民也担忧人工智能会取代他们的工作。此外,他们还会发现中国崛起的模式他们无法复制。因为在过去,中国拥有大量廉价劳动力、低成本的制造业使经济得以发展,但是现在人工智能为各个领域带来了更高的效率,也为发展中国家带来了更多的挑战。

CCG特邀高级研究员、北京大学现代国际关系学院教授翟崑表示,在公共领域,中国在疫情期间向非洲国家提供了医疗援助,并在非洲建立了医疗中心,非洲是中国最应援助的区域。在私营领域,阿里巴巴、腾讯等公司向非洲国家提供了技术援助,比如追踪新冠肺炎的传播路径等。

CCG主任王辉耀认为,非洲是世界经济发展的新希望,那里有非常多的年轻劳动力。在CCG举办的“中非对话:疫情下的挑战与合作机遇”中,非洲国家驻华大使表示,非洲55个国家之间达成了自由贸易协议。所以,非洲的发展前景还是非常令人期待的。

粤港澳大湾区将带动“一带一路”发展

粤港澳大湾区拥有“一国两制”的制度优势和高度开放的市场化优势。粤港澳大湾区对于“一带一路”建设的支撑作用,也是这次研讨会关心的议题。

CCG特邀高级研究员、北京大学现代国际关系学院教授翟崑指出,深圳目前在打造智慧城市,并参与了东盟的智慧城市计划。深圳与柬埔寨、老挝等不少欠发达国家分享了新技术尤其是数字经济技术。

CCG主任王辉耀表示,粤港澳大湾区将会成为中国创新的中心。并且,粤港澳大湾区将从软件和硬件设施上提升“一带一路”的建设质量。香港作为金融中心、信息中心和人才中心,深圳作为制造业中心、创新中心和人才中心,会成为粤港澳大湾区的两翼,带动中国发展也带动“一带一路”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