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宏网】王辉耀访谈:中美关系可以加强合作的七个方面

中宏网 | 2020年9月9日

近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中美全面经济对话中方牵头人刘鹤应约与美国贸易代表莱特希泽、财政部长姆努钦通话。双方就加强两国宏观经济政策协调、中美第一阶段经贸协议落实等问题进行了具有建设性的对话。双方同意创造条件和氛围,继续推动中美第一阶段经贸协议落实。


 

日前,中宏观察家、全球化智库(CCG)创始人兼理事长、国务院参事、西南财经大学发展研究院院长王辉耀就中美关系以及应对气候变化、实现可持续发展等议题接受本网专访。

一、继续发挥经贸在中美关系中稳定器作用

中宏网:您怎么看当前时间节点中美双方加强两国宏观经济政策协调、推动中美第一阶段经贸协议落实的重要意义?

王辉耀:中美“脱钩”不现实,对两国及世界危害很大。作为两个超大体量国家,中美两国保持对话十分重要。然而,由于中美经贸摩擦持续升级,中美自建交以来形成的许多对话沟通机制,包括首脑热线、战略与经济对话、中美商贸联委会等都停滞了。目前,经贸协议谈判落实是中美仅存的一个对话平台,两国加强宏观经济政策协调、推动中美第一阶段经贸协议落实,有助于保持中美对话,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中美关系、管控分歧、避免误判甚至化解危机。

同时,两国推动协议落实也体现了对两国企业及农业合作的重视。中美第一阶段经贸协议得来不易,中国十分重视中美第一阶段经贸协商所取得的成果,在新冠疫情冲击及中美关系恶化背景下仍坚持履行协议。今年两会期间,李克强总理表示,共同落实中美第一阶段经贸协议。在今年上半年,中国已经向美采购了价值72.24亿美元的农产品,而随着下半年的到来,数据还会有所提升。中国正在推动各领域全方位扩大对外开放,这对美国企业来说蕴含着巨大的机遇。美国政府应看到中方推行协议及扩大开放的诚意,与中方一道使经贸在中美关系中继续发挥稳定器作用。

二、推进协议落实对稳定世界经济意义重大

中宏网:中美双方同意创造条件和氛围,继续推动中美第一阶段经贸协议落实。您怎么解读当前形势下,落实第一阶段协议成果的挑战和有利基础和条件?

王辉耀:从挑战来说,当前,中美落实第一阶段协议成果所面临的挑战,主要在于美方对华政策及新冠疫情冲击。美国大选将近,特朗普对华政策频频生变,打“中国牌”已成为一种竞选策略。中美第一阶段经贸协议的落地需要双方各自履行其义务,美国方面存在较大不确定性,需要为协议履行排除障碍,避免出现影响协议执行的遏制政策。另一方面,中美新冠疫情造成产业链、供应链中断,而收入下降和失业率升高也会影响民众消费意愿,因此需要为相关困难企业提供必要政策支持。

就有利基础和条件而言,主要在于中国经济的稳定复苏、数十年来中美经贸关系的紧密融合,以及美国停止或缓和对中国企业的打压。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中国以实现“六保”来稳定经济基本盘,提振内需、扩大投资。今年6月,CCG与世界银行联合举办《全球经济展望》报告发布介绍会,世界银行预测,2020年全球GDP会萎缩5.2%,发达国家萎缩7%,中国是唯一正增长的经济大国,会增长1%。据海关9月8日发布的数据,今年前8个月,我国出口11.05万亿元,增长0.8%,首次实现正增长。中国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使中国市场拥有足够的生产能力和消费能力来落实中美第一阶段经贸协议。

美国政府近来接连对中国企业进行打压,这会影响一些中国企业对美投资及进口的信心与能力。中美第一阶段经贸协议对于稳定两国及世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中国会一贯地言而有信,积极履行协议并承担相应国际责任。美方也应言行一致,美国政府不能一边指责中国企业未按照市场规则进行竞争,另一边又要求中国政府通过行政手段干预市场,使中国企业从美国购买更多,这是自相矛盾的。

三、让民间力量成为稳定中美关系的坚实基础

中宏网:在逆全球化抬头,尤其是美方奉行美国优先以及单边主义政策背景下,中美关系令人担忧,甚至出现硬脱钩的危机,有舆论指出,现在的问题是,不仅中国从未遇见过这种情况,美国在200多年的发展中也从未遇见过这种情况。这是一条从未有人走过的路–无论中国还是美国,都面对着全新的课题。您对如何化危为机,推动中美关系健康、可持续发展有何建言?

王辉耀:首先,要多宣传美国企业在华投资发展对美国的好处。过去二十多年来,价廉物美的中国商品不仅丰富了美国市场,也降低了美国的通货膨胀率,提高了美国民众的实际消费能力,进而带动了美国经济的发展。美国企业在华投资发展极大促进了美国相应企业、行业、地区的发展,改善了美国民众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据商务部数据,美国在华投资企业2018年销售达7000亿美元。当前,美国有1900万人使用微信,1亿人使用TikTok,迪斯尼、环球影视、苹果等许多美国企业的顾客都有其用户。对美国企业来说,与中国“脱钩”的代价是巨大的。

其次,中国可创新叙事方式,寻找中美契合之处。中国的政党制度、政治体制与世界其他国家存在较大差异,过度宣传中国特色容易引起西方一些人士的反感。在对外宣传中,中方可少强调中国特色,多强调人类的共性,多强调中美之间的共性、共同利益、可合作之处,减少意识形态渲染及对竞争、差异、对抗的宣传和渲染,主张多元文化并存,构筑新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论体系和叙事方式。

第三,美国对中国存在一些刻板印象,中美民众之间的相互了解和沟通可通过留学、旅游、学术交流、影视文化、媒体网络等人文交流进一步深化。文化偏见、种族优越感、信息壁垒很难破除,但理性的、大众的、相互尊重的、友好合作的对话与交往仍应是我们努力的方向。要保持并开拓中美民间的友好往来合作,让中美民间力量成为稳定中美关系的坚实基础。

四、推进全球数字治理共商共建共享

中宏网:近月来,美国政府接连打压华为、中兴、海康、大华、Tik Tok、微信等中国企业,推行“净网”行动。有分析指出,中美之间在数字领域的对抗甚至“脱钩”将给两国带来巨大经济损失。在中美数字之争背景下,您对中美或全球数字合作、数字治理有什么建议么?

王辉耀:数据是“21世纪的石油”,数字经济已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关键引擎和重要趋势。麦肯锡公司研究表明,2005年至2017年,跨界带宽的使用量增加了148倍。数据流为区块链、人工智能、物联网等复杂的全球价值链和新兴技术提供了支撑,越来越多地成为实物商品贸易的基础。中美在数字领域的对抗甚至“脱钩”会极大限制两大经济体之间的互动及各自的未来发展。

在数字经济领域,中美在创新合作及共同为数字经济发展制定国际规范方面实际上有很大的合作空间。当前,随着数字经济发展,在缺乏管理数据流的全球通用规范情况下,各国纷纷出台相关法规。根据经合组织数据,数据法规数量已从21世纪初期全球约50个增加到2019年的近250个。这些规则错综复杂,正在加剧国家间的摩擦,并让企业运作的环境更加复杂。中美是数字经济发展大国,国际社会需要建立包括中国和美国在内的多边数据治理规范。

近月来,美国接连打压中国高科技及互联网公司,为两国企业及两国关系发展增添了极大不确定性。实际上,美国可允许中国数字经济企业如华为、TikTok、微信等企业在美运营,同时,中国也可以考虑开放谷歌、Facebook、Twitter等美国数字经济企业进入中国。这样中美企业均可在两国开展业务。

此外,还可考虑建立由世界上最大的20家数字经济公司组成的“国际数据联盟”(D20)。G20(二十国集团)是推动全球治理的重要平台,围绕G20现在已有B20(二十国集团工商峰会)、T20(二十国智库会议)、C20(二十国集团民间社会会议)、Y20(二十国集团青年会议),建立D20可协助G20在数字经济领域更好推动全球治理。世界前二十的数字经济企业大多位于美国和中国,其合作建立全球标准的行业共识和最佳实践方式,有助于中美在科技领域保持对话。

五、对冲中美贸易战带来的负面效应

中宏网:美国在特朗普上任总统之后从TPP(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中退出,TPP改造后的CPTPP(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目前是亚太第一大自贸区、世界第三大自贸区。今年5月28日,李克强总理在回答日本记者提问时回应,中国对加入CPTPP持积极开放的态度。您觉得美国会返回CPTPP么?如何看待中国加入CPTPP的时机和意义?

王辉耀:美国在2017年退出了TPP,但CPTPP大体上继承了TPP的高标准,成为当前全球自由贸易区(FTA)谈判中参照的重要协定。在美国退出TPP后,CPTPP删掉了TPP中三分之一的原始文本,被搁置或修订最多的是与美国有关的22项条款,半数与知识产权保护相关,但却保留了原有的三分之二的内容,而这些恰恰是美国所力推的。美媒频繁表达对美国没有参与CPTPP的失望。据报道,CPTPP的生效让美国商界体会到一种“世界在前进,而我们还止步不前”的紧张感。特朗普之前说了硬话,所以碍于面子问题,美国暂时不会回归TPP,但是将来美国有很大的可能性重返CPTPP。

在经济全球化重大调整、WTO改革受阻、逆全球化不断上升的时期,CPTPP为世界提供了一个新的合作平台。中国应主动作为,抓住加入CPTPP的窗口期,释放参与其中的积极信号,扩大符合中国国家利益的“朋友圈”。中国加入CPTPP可有效推进我国参与亚太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在推动区域自由贸易同时促进我国对外贸易发展,并倒推我国加速经济体制改革,实现以开放促改革。而且,中国加入CPTPP也可在一定程度上对冲中美贸易战带来的负面效应,缓解中美关系紧张和国际局势变化为我国带来的外部压力。

六、多边开发合作共享“一带一路”新商机

中宏网: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为全球化发展提供了新路径,有助于实现沿线国家互联互通、合作共赢,而美国一直对此持否定态度,指责中国搞“新殖民主义”、制造债务陷阱等。对此,您对“一带一路”更好落实推进有什么建议么?

王辉耀:中美作为亚太地区两个最大也最重要的经济体,排他性竞争不但不符合双方利益,而且会增加区域内的不稳定因素。中国是亚太区域多边经济合作进程重要而积极的参与者和推动者,“一带一路”倡议可以加强与俄罗斯提出的欧亚经济联盟、东盟提出的互联互通总体规划、哈萨克斯坦提出的“光明之路”、土耳其提出的“中间走廊”、蒙古提出的“发展之路”、越南提出的“两廊一圈”、英国提出的“英格兰北方经济中心”、波兰提出的“琥珀之路”等协调政策。在条件合适的情况下,中国也可以与美国提出的“蓝点网络”计划对接合作。可以多关注全球标准、也可以通过私营企业注资和关注高质量、可持续的基础设施项目。

此外,中美还可建立在亚投行和世界银行的合作机制下,在促进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方面携手合作。亚投行作为中国首次牵头发起成立的国际性区域性多边金融投资机构,始终坚持国际性、规范性、高标准,奉行精简、廉洁、绿色理念,目前有100多个成员国参加。为了进一步增进国际多边项目贷款合作,发挥亚投行对“一带一路”建设的助推支持作用,可考虑由亚投行牵头合作,联合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非洲开发银行、欧洲复兴开发银行、欧洲投资银行、泛美开发银行等,打造一个以国际多边开发银行为主的“一带一路”建设项目贷款共同体,形成国际多边开发银行共同贷款、共同发包、共同招标的国际化、规范化、公开透明运作体系,从而调动世界各国及跨国公司的积极性,使各国有实力的企业均可投标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真正实现“一带一路“共商共建共享。

七、气候危机或可成为全球合作的催化剂

中宏网:应对气候变化、实现可持续发展,是当今国际社会面临的共同挑战,需要各国携手合作。而美国大行单边主义、中美摩擦持续升级显然不利于国际合作。那么,您对当前国际关系背景下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有怎样的看法和建议呢?

王辉耀:全球气候变暖对大国关系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没有任何国家能够单独应对全球挑战,气候危机或可成为全球合作的催化剂。另一方面,气候变化加剧了社会经济的压力,可能成为破坏地缘政治稳定的因素,加剧国家间的摩擦。

中国和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两个经济体、能源消费国和碳排放国,中美碳排放占全球碳排放量的40%以上。中美两国在清洁技术、行业标准方面均处于领先地位,在相关技术、资金、管理经验等方面也存在互补,两国在能源和环境保护方面有较大合作空间。对中国来说,与美国进行能源合作是中国转变发展方式、破解资源环境制约的一种有效途径。中美之间的相互合作还可为气候治理及清洁技术的开发应用创造更广阔前景。此外,中美与其他国家携手应对气候变化问题,也有助于尽早实现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使更多国家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

更好应对公共卫生危机是人类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面,中美在共同应对新冠疫情方面仍有较大合作空间。尽管美国政府在疫情暴发以来对中国抗疫存在诸多指责,中美企业及商会、非政府组织、专家学者等民间力量开展了友好的合作。例如,中国美国商会会员公司在中国出现疫情后陆续向武汉和其他受灾地区捐赠了超过7400万美元的现金、个人防护装备和其他医疗用品。阿里巴巴基金会、马云公益基金会等也通过直接捐赠、发起线上抗疫公益行动等,对美国及众多发展中国家抗疫作出了积极贡献。当前,疫情仍在蔓延,一些发展中国家应对疫情能力较为薄弱,医疗资源相对不足,经济韧性较差,中美两国可以通过加强两国慈善基金会等机构合作共同发起设立抗疫基金,为发展中国家抗击疫情和应对未来可能出现的风险提供更多资金、物资、人员支持,以及抗疫方案建议参考。

 

文章选自中宏网,2020年9月9日,转发时有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