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王辉耀:完善全球治理需要国际组织发挥更多积极作用

北京青年报 | 2021年3月27日

 

2021年3月25日-26日,笔者受邀出席在深圳举办的“与世界对话——2021中国(深圳)国际组织合作发展论坛”并发表主旨演讲。与会嘉宾热烈探讨了深圳如何借助国际组织更好提升国际化水平等课题。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先行者,深圳体现着中国对外开放的深度与高度,从国家层面及国际化的角度来说,中国不仅在经济体系及政策制度层面需进一步深化扩大、落实推进对外开放,在文化、制度、人文等方面也需更加国际化。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中国综合实力有了快速增长,在思想文化及涉及国际制度规则的话语权、影响力有待继续提升。2021年是中国“十四五”时期开局之年,也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启之年,进一步促进高质量、国际化开放发展,需要更加注重增强软实力。

国际组织作为具有专业性、灵活性的国际对话平台、国际问题协调解决机构,可以发挥国际联结作用,增进国际对话与沟通、合作与友谊。从深圳更好提升国际化水平到中国深度融入世界,都需要加大对国际组织的参与力度。中国不仅要更多参与全球性议题的讨论,让国际社会听到来自中国的声音,看到中国的作用与态度,还要发挥既有优势为解决相关议题贡献智慧与力量。

目前,中国在联合国等国际组织中的国际公务员及工作人员还相对较少,在职级、话语权、影响力上有待进一步提升,应加大力度拓宽、完善国际公务员培养输送体系。此外,总部设在中国的国际组织数量还相对较少,可完善相关国际组织管理法规,为国际组织在华设立总部或分部并实现良好运作发展提供支持环境。

近年来,中国社会组织发展较快,但实现国际化、高水平发展的社会组织还不多,能够“走出去”与具有权威性的国际组织对话的社会组织也相对较少。应从政策、资金、人才等方面为中国的社会组织发展壮大及国际化发展提供支持。中国的智库、高校、基金会等也应有意识地与本领域知名权威国际组织保持密切对话与合作,推动合作模式化、制度化、系统化,在切实落地中扩大实际影响力。

二战后,几大国协商构建了雅尔塔体系、布雷顿森林体系等治理体系,塑造了全新的世界秩序与全球治理框架,为维护战后70多年相对和平稳定环境奠定了基础。新冠疫情给全球带来巨大冲击,与此同时,气候变化等各种全球性挑战加剧,新技术发展下新经济、新业态的出现对社会的全方位影响逐渐加深,既有全球治理落后于全球实践。在此背景下,完善、优化国际合作秩序,发起创立新的专业化国际组织来应对新问题新挑战,也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中国可以作为新的国际组织的倡议者、发起者,为完善全球治理作出更大贡献。

首先,可建立碳排放气候应对国际组织。当前,中美欧等多国宣布了碳中和目标,为协调推进各国目标落实并推动更多国家制定相关目标及计划,完善碳交易制度及国际碳市场,应考虑建立专业的碳排放气候应对国际组织。比如,可在G7基础上加入中国、印度、俄罗斯,成立气候应对G10集团。中印俄三国加入可使G7的代表权从占世界人口的10%扩大到47%、涵盖世界上碳排放前六大国家。中国与印度的加入使该集团集合了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可为发展程度不同国家之间架起沟通合作的桥梁,统筹考虑多种发展情况与发展模式,在推动解决气候变化问题的同时兼顾各国发展利益。

其次,可推动建立“一带一路”国际多边开发银行合作机制。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AIIB)作为中国推动国际多边合作的典范,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认可。可考虑由亚投行牵头,与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非洲开发银行、美洲开发银行、欧洲复兴开发银行等全球开发银行进行合作,成立“一带一路”国际开发银行合作联盟,打造一个以国际多边开发银行为主的“一带一路”建设项目贷款共同体。在条件成熟时,可考虑将亚投行升级为世界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加强中国与各大洲国家合作,扩大其基础设施投资领域及地域,为世界各地符合条件的基础设施投资项目提供资金等支持。

再次,可发起建立全球数据组织。数字全球化在推动全球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诸多挑战,其中之一是关于数据跨境流动的问题。受国家安全、地缘政治、隐私保护等复杂因素影响,各国在推动“数据自由流动”还是加强“数据本地化”方面尚缺乏共识。可借鉴G20旗下的B20(二十国集团工商界活动)、Y20(二十国集团青年会议)、W20(二十国集团妇女会议)等形式,成立D20(Digital-20,二十国集团数据联盟)全球数据组织,在数字经济相对发达的经济体中率先推动数据跨境流动话题讨论并形成共识,制定规范和标准来管理数据和技术的使用,为全球数据安全以及数据的充分利用提供参考标准。

文章选自《北京青年报》,2021年3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