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王辉耀:推动APEC为构建亚太自贸区作出更大贡献

北京青年报 | 2021年6月6日

本文为全球化智库(CCG)主任王辉耀应邀为《北京青年报》撰写的专栏文章,刊发于2021年6月6日。


 

今年是中国正式加入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三十周年。三十年来,中国与APEC携手共进,构建完善世界地缘经济新格局,推动亚太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谱写全球区域经济合作新篇章。

1989年11月,亚太经合组织在澳大利亚堪培拉成立,开启了亚太区域经济合作的全新模式。2006年APEC河内会议提出建立亚太自由贸易区的建议,首次将建设亚太自由贸易区确立为APEC远景目标。

秉承着自主自愿、灵活渐进、协商一致的运行原则,亚太经合组织不断推动实现“开放的地区主义”,将推动本区域贸易投资自由化及区域经济一体化、加强成员国之间的经济技术合作作为己任,成为亚太地区层级最高、领域最广、影响最大的经济合作机制。作为地区经济合作的引领者和开拓者,目前亚太经合组织已有21个成员经济体,各成员经济体年均经济增速和贸易投资增速长期领跑全球,助推亚太成为全球经济的增长引擎。

 

1991年11月,中国正式加入亚太经合组织

2001年,中国举办APEC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

2014年,中国主办APEC第二十二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

 

成立三十多年来,亚太经合组织确立了亚太地区贸易与投资自由化的“茂物目标”,实施了大幅度关税水平削减和非关税壁垒的取消,并在应对金融危机、创新增长等方面为亚太地区及世界做出重要贡献。在APEC推动下,区域平均关税水平下降到5.2%,贸易成本和时间大幅下降。2018年12月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正式生效,2020年11月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的正式签署,是APEC推动亚太贸易自由化阶段性重要成果,也将进一步推动亚太经济一体化进程,助力构建亚太自由贸易区(FTAAP)。

中国一直都是亚太合作的深度参与者、坚定支持者和重要贡献者。1991年11月,中国正式加入亚太经合组织。此后,中国一直积极参与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就全球及地区形势、亚太区域合作、APEC未来发展等一系列重大问题阐述看法和主张,为历次会议取得成功发挥了积极和建设性的作用。2001年,中国举办APEC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发表《上海共识》,在新世纪伊始有力促进中国与亚太经合组织成员双边关系发展,彰显中国国际地位与影响力。2014年,中国在北京主办APEC第二十二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提出“互联互通”,获得成员高度认可。

自加入APEC以来,中国的话语权和主导权不断扩大,在亚太及全球生产链、价值链等领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作为我国加入的第一个区域经济合作组织,APEC给中国带来了多方面的收益。中国对APEC贸易投资自由化和便利化进程的参与,不仅为“入世”谈判提供了重要参考,也为此后在多边贸易体制下打造更高水平的市场开放奠定了基础。加入APEC后,除欧盟外,中国的主要贸易和投资伙伴都是APEC成员,APEC为中国与世界经济接轨开辟了崭新道路。

目前,中国众多职能部门与APEC形成业务对接,中国也先后在国内成立多个APEC相关机构,加强与APEC成员的交流合作。可以说,中国已与APEC结成命运共同体,并不断努力推进亚太自贸区进程,推动创新合作,促进亚太经济全方位互联互通。

如今,疫情使世界经济遭受重创,国际和地区环境快速演变,诸多内部和外部因素的叠加给APEC带来了各种机遇和挑战。全球贸易投资保护主义持续升温,使亚太地区经济合作的动力下降,贸易保护主义成为亚太地区经贸合作的最大绊脚石。此外,世贸组织多哈回合谈判陷入僵局,一些国家内部也面临各种不稳定局势。2021年的APEC峰会更是受新冠疫情影响将只通过网络“虚拟峰会”方式举行,这将是APEC成立以来首次在线上举行的峰会。如何应对新冠疫情及实现疫苗公平分配,特别是疫情对亚太地区及世界经济影响或将成为会议重点关注话题。

面对不断变化的局势,各国需共同努力构建面向未来的新型伙伴关系,推进APEC不断改革完善。中国更是要在其中发挥自身话语权与引导力,贯彻APEC平等互利、协商一致的核心精神,促进合作机制现代化、合作领域多样化、议题引领先进化,加强成员政策透明度,引领成员关注疫情后经贸复苏、数字经济、智慧城市等全球性新议题。此外,中国也将利用APEC框架在更多层面以更多形式全方位开展次区域与双边合作,关注亚太地区“小国”声音,为APEC合作注入更多新鲜活力,推动落实布特拉加亚愿景。

回顾加入APEC的三十年,中国与APEC同发展共命运,不断优化完善亚太地区经贸合作发展,推动亚太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如今,中国已与APEC携手走过“三十而立”,今后也将更积极主动参与APEC议程,推动APEC改革完善,确保APEC顺利迈向“四十不惑”,为构建亚太自由贸易区作出更大贡献。

文章选自《北京青年报》,2021年6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