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王辉耀:世界经济稳步复苏,发展中国家风险仍需警惕

北京青年报 | 2021年6月20日

世界银行日前发布6月期《全球经济展望》报告预测,估计2021年全球经济增长将达到5.6%左右,中国GDP预计增长8.5%,发达经济体美国、欧盟和日本预计增速将分别达到6.8%、4.2%,以及2.9%。

世界经济的快速复苏主要取决于多国疫苗接种行动的快速开展,以及各经济体间开放和经济活动的恢复。中国较早控制住疫情,目前是世界发展速度最快的经济体。中国卫健委6月18日通报,截至6月17日,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累计报告接种新冠病毒疫苗96665.2万剂次。有望跻身全球“疫苗护照”相互认证体系,更好地融入全球经济和社会重启进程。

对于世界经济未来整体发展,世界银行预测局局长阿伊汗·高斯预测指出,世界经济复苏存在一个过程,到2022年全球经济涨势将依然强劲,但全球产出将会比疫情前低2%左右。到2022年年末,发达经济体的人均收入有信心回归到正常水平,但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中只有三分之一能回归人均收入的正常水平,这与疫苗接种进度密切相关。

疫情反复蔓延下,全球经济复苏面临不同方面风险挑战,首先是全球经济快速恢复的过程极不平衡。发达经济体经济恢复的溢出效应尚未出现,大量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的恢复和发展滞后,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区仍有疫情暴发的可能。因此,实现世界经济的整体发展,贫穷国家需受到更多政策关注,为应对新冠疫情持续暴发带来的下行风险,有必要制定遍及全球的系统性的高效疫苗接种方案。

其次,由于疫苗接种不及时导致经济恢复缓慢,中美、美欧等地缘政治因素带来关税提高,新兴市场国家缺乏足够的基础设施导致物流效率不高等因素,全球贸易的成本被推高。此外,一些经济体由于应对疫情而采取的“权宜之计”,即宽松的货币政策,以及刺激经济的财政政策,推高了全球通胀的风险。发展中国家和新兴经济体面临债务违约,流动性受到影响,实体经济恢复也受到影响。

中国经济总体回归到常态化发展,正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统领下,向数字化转型和实现碳中和重点发力。作为负责任的大国,面对疫情下全球经济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不平衡、债务危机、通胀风险等挑战,中国有责任也有能力为稳定世界经济复苏预期作出更多贡献。

尽早结束疫情需要加快疫苗分发部署,特别是在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与低收入国家。随着中国疫苗接种率迅速提升,可重点考虑对发展中国家和新兴经济体提供更多疫苗援助。提高发展中国家疫苗接种率是控制疫情蔓延的必要举措。从亚洲邻近国家,特别是南亚、东南亚等与中国人员经贸往来密切国家,到非洲、拉美等人口密集但医疗设施紧张且面临疫情反复风险国家,只有世界整体性疫苗接种率尽早提高,全世界各国人民及贸易互通才能尽早实现。

针对发展中国家债务风险及通胀风险,可与部分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签订更多货币互换协议,或增加购买部分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本币长期债券,助其稳定货币体系和金融秩序,降低其在美元流动性收缩时出现本币贬值和大幅通胀的风险。还可增加金砖国家银行、亚投行和世行之间合作,加大对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战略性基础设施投资。

中国在推动数字化转型创新及绿色可持续发展的同时,应注重加强国际创新合作,积极参与到相关国际规则制定中,加强在发展中国家第三方市场合作。数字经济和绿色发展已是世界经济两大动力源,也是国际竞争新领域。中美欧就数字治理及绿色可持续发展合作空间巨大,美欧已展开相关讨论,可推动设立中美欧三方峰会,就应对气候变化及加强数字治理进行深入机制化合作。未来中欧关系很可能出现缓和并化解部分挑战,可考虑与欧盟设立绿色主权基金,并在针对中欧和第三方的绿色基建或相关项目上进行合作。

新冠疫情的持续蔓延使我们切实看到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理念的实际意义。发展中国家,尤其是欠发展国家处于相对弱势,也是推动全球疫情尽早结束及实现世界经济正常发展的关键环节。随着全球疫苗接种率不断上升,在全球经济加速开放重启下,帮助发展中国家更好应对风险挑战,需要中国和美欧等发达国家积极协力推动落实。

文章选自《北京青年报》,2021年6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