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智库理事长王辉耀:世界需要更多经济联盟而非安全联盟
北京日报客户端 | 2022年12月1日日前,在新加坡举行的一场国际论坛上,全球化智库(CCG)理事长王辉耀指出,世界需要更多经济联盟而非安全联盟。11月1日至11月17日,CCG开启了“二轨外交”访问活动,先后赴新加坡、德国、比利时、法国,出席多个有影响力的国际论坛。中国智库在国际论坛发声,引起了怎样的反响?北京日报客户端记者对王辉耀进行了专访。
北京日报客户端:CCG本次出访参与了哪些国际交流?
王辉耀:本次访问,我们以新加坡为起点,参与了在新加坡举办的思想亚洲智库论坛、SALT iConnections Asia会议、彭博创新经济论坛等一系列论坛活动,围绕亚洲地区的共同关切议题与各界嘉宾展开研讨。我们还前往德国、比利时、法国,出席了包括巴黎和平论坛、卢森堡中国金融论坛等全球顶尖论坛,就全球叙事冲突、多边合作及地缘政治对贸易和企业的影响发表见解。
这次我们参加的很多论坛是疫情以来首次在线下大规模举办,比如巴黎和平论坛,疫情后三年没有在线下举办,还有彭博社的创新经济论坛、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举办的研讨会等,在国内智库代表团中,我们率先走出去,参与了这些国际交流,发挥了民间代表的作用。
北京日报客户端:CCG在国际论坛和会议上发出了什么样的声音?
王辉耀:我们此行受到不少国际媒体的关注,像彭博社、BBC等国际主流媒体对我们进行了采访,我们提供了来自中国的声音。比如这次我在一场活动中提到,世界需要更多经济联盟,而非军事联盟、安全联盟,近年来中国为推动全球化做了很多事情,如“一带一路”、亚投行、中非论坛、还有推动RCEP生效,申请加入CPTPP等,而美国考虑的更多是安全,比如五眼联盟、AUKUS、印太安全对话等,美国CNBC对此还做了专门报道。
在当前国际舆论环境下,在国际舆论场发出中国声音是非常重要的,现在还是比较缺失。CCG积极参加各类国际论坛,接受大量国外主流媒体采访,对消除外界对中国的误解误判发挥了积极作用。
北京日报客户端:外方对哪些有关中国的议题讨论最多?CCG又是如何回应这些关注的?
王辉耀:我们这次出访时值党的二十大闭幕后,外界对有关中国的很多问题都很关注。比如中国的疫情防控、地区局势,以及二十大报告中的最新理念等。
被问及什么是中国式现代化时,我向他们解释中国式现代化的内涵丰富,比较有特色的是中国的混合经济模式。民营经济为我国贡献了50%以上的税收、60%以上的GDP、70%以上的技术创新、80%以上的新增城镇就业。另一方面,国有企业在脱贫攻坚、抗击疫情等国计民生事项上发挥关键作用,承担了重要的企业社会责任,这种混合经济模式在全球是独一无二的,也被实践证明非常成功。外方听了觉得很新鲜,因为这和他们理解的“国企就意味着垄断”很不一样。
我也提到,中国企业在国际上竞争要遵循国际惯例,遵守世贸组织规则,外国企业到中国来,应该享受同等待遇。在二十大记者招待会上,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说,对国企民企、内资外资、大中小微型企业一律平等保护,把这些最新观点讲出去,反响很好。
共同富裕也是外方感兴趣的话题,中国实现了8亿人脱贫,约4亿中产阶级,但是还有3亿农民工,还有10亿人口没有进入中产阶级,现在要重点考虑他们的问题。中国提出共同富裕是希望避免出现西方国家两极分化严重的情况,以及随之而来的民粹主义和逆全球化,这样说他们就能很好理解。
北京日报客户端:本次出访有什么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事情?
王辉耀:在参加巴黎和平论坛时,CCG秘书长苗绿谈到俄乌问题,她说我们不赞成西方对俄罗斯进行制裁,制裁只能造成两败俱伤,伤害经济,得到了众多与会者的认同。这场活动吸引了很多听众,由于场地座椅数量有限,有不少人只能站着听她发言。
我记得她讲完后,很多人过来交流,其中有个乌克兰与会代表,胸前别着乌克兰旗帜的胸针,她说她是乌克兰人,她也不赞成西方制裁,并认为这只会让双方的经济“变得糟糕”。这是我印象比较深的,更加坚定了我要继续做好国际交流、用智库的语言向外界讲述中国故事,分享中国观点的想法。
文章选自北京日报客户端,2022年12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