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咖访谈|打破惯例!马克龙冯德莱恩一同访华释放两个重要信号
南方Plus | 2023年4月6日法国总统马克龙与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4月5日至7日访问中国。此次马克龙与冯德莱恩的访问,更有特殊之处。一位是欧洲大国元首,一位是欧盟主要机构的领导人,同时开启中国之行,在中欧关系交往史上打破了惯例。此访还有哪些值得关注的议题,南方+就相关话题专访全球化智库(CCG)创始人兼理事长王辉耀、清华大学战略与安全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石岩。专家纷纷表示,疫情过后中法关系和中欧关系迎来重启,此次马克龙和冯德莱恩访华,将对推动中欧、中法关系起到积极作用,为全球的稳定与发展注入更多的确定性。
南方+:此次陪同马克龙一起出访的,还有来自法国的约60名高管,其中包括阿尔斯通公司、空客公司高层,以及一大批艺术家和电影制片人。马克龙此行将扩大与中国哪些合作,具体将聚焦在哪些领域?
王辉耀:此次马克龙访华,是在中国经济复苏的大背景下开启的。马克龙此次来访的主要目的体现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加强中法之间的合作,法国作为欧盟很重要的一个成员国,尤其是此次还和冯德莱恩一起访华,体现了其对中国的重视,对双边关系将是很好的提升;二是希望在和平解决乌克兰问题上凝聚更多共识;中国此前发布了《关于政治解决乌克兰危机的中国立场》文件,全面系统阐释中方的有关基本立场主张,我认为马克龙他们这次来还会就乌克兰问题与中方进行广泛接触,凝聚更多的共识;第三是强调全方位交流重要性,此次马克龙带来了一个庞大的商业代表团,也包括艺术、人文团队和智库、NGO组织等,凸显了疫情后全面恢复中法全方位交流的重要性以及法国商业界对中法合作的重视。从这几方面来看,我相信此次访问对维持世界和平稳定和推动世界繁荣发展都会起到重要作用。
南方+:马克龙这次是和冯德莱恩一起组团访华。这种安排是否比较罕见?马克龙为什么要拉着冯德莱恩一起访华,释放了什么样的信号?
石岩:一国首脑和欧盟机构的领导人一起访华确实是比较少见的,但其实也不奇怪。这是疫情过后中法关系和中欧关系的一个重启,是合乎情理的。首先,马克龙想体现法国在大国关系、对华关系、国际事务以及在欧盟内部,作为一个大国的领导力和引领作用,他不仅体现的是法国的观点,也要代表整个欧盟,因为法国一直主张欧洲要有自己的战略自主,要有主权,欧洲要用一个声音说话,所以和欧盟机构的领导人一起来华,也是体现欧盟内部立场协调的统一。其次,从具体贸易政策的权能上来说,欧盟可以统一行使贸易谈判权,所以说此次寻求在经贸领域的扩大合作,确实应该有欧盟的领导人在场才能更好地推进和落实。
南方+:外界注意到,近期欧洲领导人纷纷来华,其中包括德国总理朔尔茨、欧洲理事会主席米歇尔和西班牙首相桑切斯等。如何看待欧洲政坛最近的这股“访华热”?
石岩:其实中欧在经贸领域、全球议题等方面都有非常深厚的合作基础、合作共识以及合作潜力,如果没有疫情影响,其实每年中欧之间这种高层互访也会有几个小高潮。所以随着目前我们疫情防控政策的优化,大家纷纷开始落实访华行程也是非常正常的。而且受疫情影响,各国经济多多少少都受到了冲击,大家也期待能够通过加强对外合作为经济复苏注入新的活力。
另外欧洲也正在经历乌克兰危机带来的地缘政治安全上的困境以及一些内部的经济困境,所以在这样的压力下,需要去拓展外部的发展和合作机遇,才有利于欧洲国家内部相关议程的推动。同时中国经济的增长活力和再次强调要扩大对外开放,以及亚太地区的经济增长活力都是世界瞩目的,所以从这个角度上来讲也不难理解为什么在疫情过后各个欧洲国家政要都开始纷纷访华。
南方+:冯德莱恩3月30日在布鲁塞尔就中欧关系发表了一个原则性讲话,指出中欧关系是当前世界最复杂和最重要的关系之一。欧洲如何把握对华关系,是欧洲未来经济繁荣和安全的决定性因素。应当如何看待中欧关系的复杂性?对于中欧关系的发展有何前瞻和期待?
王辉耀:冯德莱恩临行前做了一个演讲,提到中欧之间不能脱钩,但要脱离风险,这对中国而言也是一样的,因此我们需要不断完善我们的合作方式。同时也可以看出欧盟的立场与美国是不一样的,美国是小院高墙不停地打压,但欧盟主张要规避风险,这是可以通过协商来完善的。我认为此次马克龙和冯德莱恩访华,有助于双方澄清一些误判,对推动中欧、中法关系起到积极作用。中欧要在贸易、人文交流、旅游、智库交流等方面全方位改善氛围。在美国威胁要脱钩断链的情况下,我们与欧盟的合作要更紧密。
全球化智库(CCG)创始人兼理事长王辉耀。受访者供图
南方+:在美方的外部施压下,欧洲如何更好保持战略自主,消除对华合作疑虑?
石岩:美国是脱钩论的主要推手,其企图通过割裂与中国在经济上的相互依赖关系,尤其是进行科技隔离,试图实现美国在地缘政治上的目标和政策。但是这样一个论调也确实影响了其他国家,比如说欧洲多多少少在一些认知和舆论上受到了美国脱钩论、相互依存的武器化、经济胁迫等影响。
但我们要把这些问题正本清源,也就是新兴市场国家的崛起,不会对发达国家经济、制造业构成威胁,双方会有更多相互合作潜力在里面,所以说我们要证明加强合作是有利于双方经济的效率和福利的扩大。
如果说因为政治上的不互信导致不愿意去加强经贸上的相互依赖和合作的话,我们就要从政治层面去建立和加强互信,来解决顾虑。所以我们在经济上推动和扩大开放以及坚定不移地实施高层交流和对话,就是希望需要通过这两个渠道推进经济合作平稳向前,同时也为全球的稳定与发展注入更多的确定性。
清华大学战略与安全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石岩。受访者供图
南方+:我们注意到,除了经贸合作,近期欧洲国家领导人在访华过程中都提到了乌克兰危机。在和平解决乌克兰危机上,中欧之间有哪些共识?可以发挥什么样的作用?
王辉耀:中方提出关于和平解决乌克兰危机的12点倡议后,法国也开始积极行动起来,马克龙不仅拉动冯德莱恩一起访华,还与美国总统拜登和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都通了电话,不仅表明法国和欧盟都意识到冲突的严峻性,也说明法国在积极响应中国的和平倡议。
和平倡议里首先表明中国一贯强调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同时还提到在俄乌问题上不能使用核武器,包括对核电厂的破坏和化学武器的使用也是不允许的。我认为这些都是非常强烈的共识。他们把这次访华作为进一步深化这个议题的一次机会。我相信此次访华能凝聚更多共识,有助于打破美国的单向叙事,凸显欧洲劝和促谈的力量,不断完善劝和促谈的方案。我相信马克龙和冯德莱恩此次来访也是一次和平之旅,是非常重要和及时的。
石岩:首先中国和法国都是联合国安理会的常任理事国,这样的地位决定了中法两国具有与众不同的影响力。而中国现在是唯一一个同时与俄罗斯和乌克兰都保持了良好关系的大国,在这一点上美国还有欧洲的大国都没有做到;只有与双方都保持良好的关系,才能发挥所谓的调停斡旋的作用,像一个桥梁一样在这件事情中有所调解。所以说这是中国的优势所在,甚至在欧洲国家他们都是羡慕的。另外乌克兰危机确实在地源政治上离欧洲更近,欧洲感到的地缘政治压力也更加迫切,所以欧洲希望尽快结束这场危机,重新稳定下来。从这个意义上讲,中欧之间有相向而行的共同动力去推动解决这件事情。
中欧都主张多边主义和对话合作的理念,所以中欧之间可以在共识方面寻找到更多的话语,来为这件事情营造氛围。我们也希望中欧之间共同的努力能够给其他国家带来示范效应,比如说美国,听说拜登政府希望在2024年总统大选之前乌克兰危机能够得到解决,以免影响到大选。所以我们也希望中欧之间的示范效应能够给美国以启发,让它首先停止火上浇油,进而也参与到对话和调解的努力当中。
我们说大国要有大国的担当,要有大国的责任,那么在应对地区危机国际危机的时候,大国要发挥领导作用,作出相应的贡献,只有共同努力,才能推动这件事情得到尽快解决。
文章选自南方Plus,2023年4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