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王辉耀:国际开发银行可以组成共同体 助推“一带一路”行稳致远
北京青年报 | 2020年8月5日“一带一路”建设工程浩大、周期长、涉及国家多,面临着地缘政治动荡、项目资金不稳定、高成本融资、债务风险、知识产权纠纷等风险和挑战。为更好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亚投行可发挥国际化、多边透明、专业审慎等优势,对“一带一路”建设发挥更大的引领、示范及支撑作用。
本文为全球化智库(CCG)主任王辉耀应邀为《北京青年报》撰写的专栏文章,刊发于2020年8月2号。
亚投行可与其他多边开发银行共同打造“一带一路”建设稳健可持续公开透明运作体系
以“互联互通,面向未来”为主题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第五届理事会年会7月29日闭幕。多国人士表示,期待亚投行成为推动全球共同发展、促进国际多边合作的新典范。
自2015年12月成立以来,亚投行按照多边开发银行模式和原则运作,坚持国际性、规范性、高标准,奉行精简、廉洁、绿色理念,向世界展示了开放包容、共谋发展、规范高效的良好形象。四年多来,亚投行始终保持标准普尔、穆迪和惠誉等三大国际信用评级机构给予的最高信用评级,并保持稳定的评级展望。目前,亚投行成员已从初期的57个发展到来自六大洲的102个,成员人口总数占全球的78%,GDP总量占全球的63%。
亚投行成立的目的主要是促进亚洲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和互联互通,与“一带一路”战略高度契合。截至目前,亚投行已为24个成员提供了87个、总额近200亿美元的基础设施项目投资,均分布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世界银行2019年6月发布的研究报告显示,“一带一路”倡议全面实施,可使3200万人摆脱日均生活费低于3.2美元的中度贫困状态,使全球贸易增加6.2%,沿线经济体贸易增加9.7%,全球收入增加2.9%。
“一带一路”建设工程浩大、周期长、涉及国家多,面临着地缘政治动荡、项目资金不稳定、高成本融资、债务风险、知识产权纠纷等风险和挑战。为更好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亚投行可发挥国际化、多边透明、专业审慎等优势,对“一带一路”建设发挥更大的引领、示范及支撑作用。
2017年5月,亚投行会同世界银行等6家多边开发银行,与中国财政部共同签署了《关于加强在“一带一路”倡议下相关领域合作的谅解备忘录》,聚合国际社会之力,共同加大对基础设施和互联互通项目的支持力度。不久前,亚投行正式决定成为多边开发合作融资中心资金机制的管理人和执行机构。
进一步增进国际多边项目贷款合作,发挥亚投行对“一带一路”建设的助推支持作用,可考虑由亚投行牵头,联合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非洲开发银行、欧洲复兴开发银行、欧洲投资银行、泛美开发银行等,打造一个以国际多边开发银行为主的“一带一路”建设项目贷款共同体,形成国际多边开发银行共同贷款、共同发包、共同招标的国际化、规范化、公开透明运作体系,从而调动世界各国及跨国公司的积极性,使各国有实力的企业均可投标参与“一带一路”建设。
亚投行与其他开发银行建立联营共同体,有助于拓宽融资渠道,提高融资有效性和使用范围。资金供给不足、供需匹配难度大是国际开发性金融领域多年存在的结构性难题。2008年经济危机以来,世界经济发展缺乏动力,主要国家在基础设施上的投资不足,甚至一度跌至历史最低水平。“一带一路”基础设施建设覆盖范围广、周期长、地缘环境复杂,所需资金数额庞大,资金缺口较大,单独由一个机构出资难度很大。就亚洲而言,根据相关测算,2015年至2030年,亚洲新的基础设施需求将达到38万亿美元,平均每年资金缺口在1.4万亿美元左右。
“一带一路”建设涉及的巨额贷款,中国按照国际通行规则放贷,可有力消除一些国家对“一带一路”倡议的疑虑。中国作为新兴的债权大国,需要积累更多有效管控外部债务风险的经验。巴黎俱乐部是主要债权国的常规沟通机制,中国可更多借鉴巴黎俱乐部的经验,遵循透明、可行、可持续借贷的国际贷款规则,更好地防范中国面临的外部债务风险,助力保持全球金融稳定。
此外,亚投行可与其他多边开发银行优势互补,共同打造“一带一路”建设稳健可持续公开透明运作体系。亚投行与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等国际开发银行均为多边国际金融机构,都是国际公共产品,是全球治理的组成部分。各地区开发银行对相应地区的自然环境、政治经济环境等更为了解,在地区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等经验丰富、人力资源充足,可与亚投行实现合作共赢。除了开展双边合作,各地开发银行也可将多边合作机制化,统筹协商跨国、跨地区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实施,发挥各方优势,降低沟通成本,切实助推“一带一路”倡议更好落地。
作为中国首次牵头发起成立的国际性区域性多边金融投资机构,亚投行开展多边化金融合作是必然的发展方向,有助于推动“一带一路”建设在开放包容的道路上行稳致远,为世界各国及全球跨国公司提供更多发展机遇。
文章选自《北京青年报》,2020年8月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