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王辉耀:中国扩大开放有利全球化包容普惠发展

北京青年报 | 2020年8月5日

 

本文为全球化智库(CCG)主任王辉耀应邀为《北京青年报》撰写的专栏文章,刊发于2020年7月19号。


当前,新冠肺炎疫情仍在全球持续蔓延。多位专家指出,在疫苗出现前,很可能会有第二甚至第三波疫情。美国疾控中心(CDC)主任罗伯特·雷德菲尔德警告说,第二波新冠病毒预计将于今年冬天再次袭击美国,而且可能会比第一波强得多。疫情冲击下,全球产业链、价值链出现中断,世界经济严重下滑,大国间由开放合作走向相对割裂甚至对立的风险上升,全球化面临危机。

作为世界经济的稳定器,中国经济的亮眼表现成为世界经济复苏的新希望。国家统计局16日发布数据显示,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GDP)456614亿元,同比下降1.6%,其中二季度同比增长3.2%,GDP转负为正。“预计2020年主要经济体中唯一能够实现正增长的,只有中国”,“预计2020年全球经济将下滑5.2%,中国经济有望逆势实现1%的增长”。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在最新发布的全球经济展望报告中传递出看好中国经济的信号。

在美国等国大搞单边主义、保护主义之际,中国仍坚定不移扩大对外开放,稳定产业链供应链,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近年来,中国持续扩大对外开放,改善营商环境。从2017年我国首次提出外资准入负面清单至今,限制性措施条目在过去三年已经从93条减到40条。2020年,按照政府工作报告要求,我国外资准入负面清单将继续大幅压缩,外商投资营商环境将进一步得到改善。

今年5月以来,境外机构投资限比“解禁”、外资银行业务准入放宽等多项开放新举措接连落地,金融全方位、深层次对外开放不断加码。6月1日,我国发布《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海南自贸港将按照零关税、低税率、简税制、强法治原则,逐步建立与高水平自由贸易港相适应的税收制度,中国对外开放达到新的高度、广度和深度。

改革与开放相互促进、相辅相成。中国实施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是实现自身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也为世界提供了更多发展机遇,为世界经济摆脱困境注入更大动力,成为推动全球化包容普惠发展的积极力量。

近年来,中国经济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一直保持在30%以上,超过美国、欧元区和日本贡献率的总和,是拉动世界经济复苏和增长的重要引擎。2008年金融危机发生后,美欧日等主要发达经济体深陷萎缩,中国经济率先于2009年第二季度复苏,并始终保持中高速增长,有效带动了全球经济复苏。2020年新冠疫情冲击下,世界经济又一次陷入萧条,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继续推进更高水平对外开放,再度成为世界经济复苏的主要动力源。

中国的开放发展可为世界减贫事业作出重要贡献。消除贫困是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涵盖的17个可持续发展目标之一。联合国2019年报告显示,2018年全球贫困人口总数不仅没有下降,反而从2015年的7.84亿人增至8.21亿人。据世界银行研究报告,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将使相关国家760万人摆脱极端贫困、3200万人摆脱中度贫困,使参与国贸易增长2.8%至9.7%、全球贸易增长1.7%至6.2%、全球收入增加0.7%至2.9%。

中国的开放发展有助于增进各国民生福祉。就业是民生之本,中国广阔的市场可为世界创造大量就业机会。2017年央视联合中国外文局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全球10000份电子问卷中,每10个外国人中有3个人认为自己能获得中国企业提供的就业机会。这其中,102家国企在全球185个国家和地区投资,促进当地33万人就业,仅“一带一路”180亿美元投资,就创造了16万以上的就业岗位。另据世界银行测算,中国的对外投资和进出口,平均每年直接拉动各国1500万个就业岗位。

开放合作是宝贵而稀缺的时代精神,包容普惠符合世界绝大多数人的利益。20世纪世界大战和经济萧条的阴霾并未远去,也警醒着世人。未来全球化的进一步发展,需要在更完善治理之下变得更加包容普惠,使更多人从全球化发展中受益。应对人类当前共同面临的全球性危机,为全球化发展增添动力,尤其需要大国发挥领导力,在凝聚国际共识、增进国家间互信、维护地区和平稳定、促进多边合作方面发挥纽带性、协调性、主导性作用。

当今世界,发展问题仍然是许多国家及地区所面临政治社会问题的根本之结,而实现良性可持续的发展,需要各国在开放合作中互惠互利。某些国家以损害未来发展为代价大搞地缘政治,将经济问题过度政治化,通过封闭割裂的小团体搞对抗,不仅让全球化遭遇挫折,人类共同面临的迫切问题迟迟得不到解决,最终也无助于自身的长远发展。当前需要更多国家积极有为、互信合作、开放包容,以多边主义推动解决现实争端,推动全球化向更加开放包容普惠的目标迈进。

 

文章选自《北京青年报》,2020年7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