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辉耀:大选后中美关系可争取出现缓和

FT中文网 | 2020年11月10日

拜登上任后,将更加注重在意识形态上团结盟友、打压中国,中国需要开展更加广泛和有效的公共外交。——全球化智库(CCG)理事长王辉耀


美国大选尘埃落定,拜登当选第46任总统。特朗普团队已开始准备走法律程序,是否会出现激烈法律诉讼有待进一步观察。可以确定的是,未来几年,中美竞争依然会趋于全面化、公开化,无论谁最终上任都不会改变美国对中国的结构性矛盾,这一点美国两党已达成共识。但两国关系“自由落体式”下滑状态有望出现转变,弃约退群式不沟通不合作情形将得到改善,中美在竞争加剧同时会通过双多边机制开展更多合作交流。

此前,特朗普着力打“关税牌”谋求连任,损伤了美国众多企业、农场主及消费者等的利益。与奉行经济民族主义、外交单边主义的特朗普相比,拜登在外交方面主张多边主义,重回国际组织,恢复美国领导角色。若拜登顺利上任,国际多边合作有望回归对话合作轨道,中美关系也可在双多边对话合作中得到缓和。届时,中美人员流动有望放松限制,特朗普对华施加的一些高关税也将减少或取消,中美贸易战将现缓和。

具体来说,应对气候危机将为中美合作提供新契机。拜登明确表示将重新加入《巴黎协定》,组织召开一场全球气候峰会,实现美国关于气候融资的国际承诺,在四年任期内投2万亿美元用于气候行动,在10年内在清洁能源研发和创新领域投入4000亿美元等等。中美均是碳排放量大国,中国领导人已承诺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中美在国际碳交易机制完善、清洁技术及能源研发应用、气候灾难防治等方面合作空间巨大。同时,中欧将打造绿色合作伙伴,中美欧也可召开三边峰会,就中美欧三边关系及全球气候治理等协调观点及行动。

在抗疫方面,拜登表示当选后会让美国重返世界卫生组织(WHO),此举有助于中美共同推进国际抗疫合作。随着秋冬季气温降低,欧美等地第二波、第三波疫情来势汹汹,美国单日新增病例已近12万。巩固既有抗疫成果,在防控疫情传播基础上推进疫苗研制及生产普及,是当前全球公共卫生合作的重要任务。此前数月,特朗普将新冠疫情暴发及传播归咎于中国,导致许多美国民众对华负面评价上升。拜登上台后,中美在WHO框架下加强抗疫合作有助于缓和新冠疫情因素对中美关系的影响。例如,中国已经承诺为发展中国家提供20亿美元的抗疫支持,中美也可以推动建立全球抗疫基金,为WHO发挥作用及中美等国协作抗疫募集资金,开发疫苗;可在G7峰会基础上加上中国、俄罗斯、印度,召开新的G10国家疫苗峰会,也因为疫苗开发企业大部分集中在G10,这些国家可以商议各国企业协作疫苗研发产销及分捐等。

此外,拜登上任后可能支持WTO改革并回到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中美可在国际及地区经贸协定框架下开展经贸往来。除推进WTO改革外,中美还可重启投资协定谈判。中美BIT谈判于2008年正式启动,在2016年特朗普上台前基本谈判就绪,拜登上来可以重新谈判达成新的共识。随着中欧投资协定推进并有望年内达成,中美可重启投资协定谈判,有助于协商双方分歧同时化解一些合作难题。拜登还有可能回到特朗普退出但奥巴马和拜登在上届政府执政时和11个亚太国家达成的TPP协议,即现在已经生效的CPTPP协议。中国领导人也表态对加入CPTPP持开放和积极态度。这样中美也可以在拜登上台后就双方加入CPTPP展开谈判,甚至可以更高水平的开放共识,推进拖延已久陷于僵局的WTO改革进程。

在对华政策上,与特朗普直接把中国当成对手进行强力打压不同,拜登将中国视为美国最大的竞争者,倾向于联合盟友对付中国。但西方并非铁板一块,撕裂的美国在团结盟友围堵中国上能发挥多大的领导力及影响力仍有待观察。美欧矛盾近年来有所加剧,随着美国两党制等西方民主制度在21世纪全球化时代面临新挑战,其意识形态凝聚力和感召力也在下降。而中国市场及发展潜力巨大,治理优势显现,已成为欧盟、日本、澳大利亚等诸多美国盟友的最大贸易国,且在减贫及国家治理上正得到更多国家认可和关注。同时,国际社会也期待中国更加开放,在应对全球性挑战上承担更大责任。因此,拜登上任后,其盟友关系或许会有所缓和,但要形成对华遏制阵营也并非易事。

目前,中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但机遇和挑战都有新的发展变化。中美关系无疑是影响这个战略机遇期成效的最重要因素。无论美国总统是谁,中国都要做好应对可能变局的战略准备。更加开放是中国应对挑战与机遇新变化的一个既定方向。

要防止中国陷入孤立、与美国等“脱钩”,还要借机加大力度促进中国与美国及欧盟、日本、澳大利亚、英国、加拿大等美国盟友交流合作,使“挂钩”更加紧密。除了出台外商投资法,缩减负面清单,举办进博会、广交会、服贸会等经贸开放举措,中国还应进一步走进国际舞台,参与并建设双多边交流机制,促进“一带一路“多边化,真正做到共商共建共享,在完善全球治理、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中发挥更加积极的建设性作用,开拓更多合作空间。

对外交往是斗争与妥协的艺术,也是求同存异的过程。利益博弈是现实底色,理解与认同是信任前提。所以,除了经贸往来,软实力的建构、文化及制度的吸引力是中国外交破局的关键所在。拜登上任后,将更加注重在意识形态上团结盟友、打压中国,中国需要开展更加广泛和有效的公共外交,讲好中国故事,改善并塑造更加正面的国际形象。

文章选自FT中文网,2020年11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