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安会手记:在西方的“家庭聚会”上发出中国声音!

环球时报 | 2023年3月1日

文章刊于《环球时报》,2023年3月1日

 

2月17日至19日举办的第59届慕尼黑安全会议(以下简称慕安会)落下帷幕已有多日。与一些西方国家在慕安会传递出的阵阵寒意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在西方主场承办的“思想年会”上发出强有力的声音,呼吁“建设一个更加安全的世界”。全球化智库(CCG)近年来多次参与慕安会,而近距离观察和参与本届会议让我们感触颇多。与往年2月的阴雨连绵不同,今年2月的慕尼黑温暖宜人,人们甚至出门都不用穿大衣。但这届“最暖和的慕安会”显然受到俄乌冲突爆发一周年的影响,带有很多阵营对立和冷战思维的色彩。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发出的声音显然更加重要。

中国是“思想年会”重要参与者

被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评价为“全球外交和安全最高会议”的慕安会在60年前创办时,关注的安全话题并不像现在这样广泛。创办之初,它更像是西方政界和学界为讨论冷战安全问题形成的“小圈子”,甚至被人称为西方国家一年一度的“家庭聚会”和“统一思想的年会”。如今,气候变化、能源安全、粮食安全、卫生安全、网络安全等也成为慕安会主要议题,每年各参与方都会提出很多原创性的观点。

德国总理朔尔茨于2023年2月17日在德国慕尼黑举行的慕尼黑安全会议上发表讲话。图源:外媒

 

近年来,慕安会参会者都稳定在六七百人,相比每年年初的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云集数千全球商界、政界精英而言,它可以算得上“小而精”。

本届慕安会期间,不仅法国总统马克龙、德国总理朔尔茨、英国首相苏纳克和美国副总统哈里斯到会并发表了演讲,还有大量美欧议员、军方和智库代表到场。美国参议院1/3的议员参加了本届慕安会,以至于美国威尔逊中心名誉主席哈特曼开玩笑说:“这么多议员在这里,完全可以提出议案并推动投票了。”本届慕安会也因为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外事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主任王毅应美方请求,与美国国务卿布林肯举行“非正式接触”而变得举世瞩目。

值得注意的是,本届慕安会不仅有政界、学界和军方人士,还有一些全球知名高科技企业的负责人出现在现场,甚至笔者还遇到一位国际奢侈品品牌的创始人。这么多商界人士参会是以往极为少见的,说明慕安会正在成为西方构建政商学军各界达成更加全面共识的平台。从慕安会的种种变化来看,西方国家想让这个会议从专业性较强的安全论坛转变为一个凝聚共识、统一思想、形成新话语体系的重要平台。

按照惯例,绝大多数参会者集中在慕尼黑巴伐利亚庄园酒店,在“紧凑的空间”里连开3天会议方便大家展开高密度的互动。在这种场合下的互动不仅可以增进了解,也成为各方拓宽人脉的好机会。不管是在会场还是在酒店大堂和咖啡厅里,都可以见到很多国际知名政要。在2019年慕安会上,我们就曾与时任德国财政部长、现任总理的朔尔茨展开过同台研讨。

慕安会每次发布的《慕尼黑安全报告》也是一大“亮点”,它对全球安全形势作出的分析和研判,往往成为一些西方国家的决策依据。由于参会者级别很高,慕安会也越来越成为各国政府高官进行正式或非正式会面沟通的高端平台。自1999年首次派出官方代表出席慕安会以来,中国成为“思想年会”不可或缺的参与者,有关中国的话题也成为热点话题。2020年,慕安会明确涉及中国的分论坛多达11场,议题包括“西方如何面对中国挑战”“跨大西洋关系与中国难题”等。

过去两年,受疫情影响,中国代表更多的是通过视频方式参与慕安会。当中国代表今年再次出现在西方的“家庭聚会”现场时,其意义和影响是非常深远的。

中国表现出务实的态度

慕安会每年发布的安全报告都包含表达西方社会情绪的主题词,如2020年是“西方的缺失”(Westlessness),2022年是“摆脱无助感”(UnlearningHelplessness)。这些主题词反映出西方世界近年来因国际秩序和格局改变而产生的强烈焦虑感。今年的慕安会主题词是一个双关词“Re:vision”,既有“改变国际秩序”的意思又包含重塑愿景的希望。两者意思重叠,表现出西方的复杂心态。

本届慕安会举办时间恰逢俄乌冲突爆发一周年前夕。而欧洲受到俄乌冲突影响程度最大,气氛也最紧张。我们在会场酒店外看到了一幅巨大的广告,上面有横卧在地上的乌克兰人的尸体,并写着“乌克兰就是你”,言外之意是“如果不帮助乌克兰,未来这些死去的人就会是你”。与之呼应的是,俄乌冲突及其带来的一系列国际局势变化成为本届慕安会上讨论的焦点。

与上届一样,当站在反俄立场上支持乌克兰赢得最后胜利已在一些欧美国家成为“政治正确”时,本届慕安会没有邀请俄罗斯官方代表。在俄方看来,慕安会越来越变成“跨大西洋论坛”,失去了包容性和客观性。

有俄罗斯媒体刊文称,“北约想通过慕安会双倍下注”。对缺席的俄罗斯,西方国家代表开始“软硬兼施”:美国副总统哈里斯在演讲中用大篇幅内容阐述美国对俄乌冲突的观点,非常煽情地指责俄方在乌克兰犯下“战争罪行”;德国外长贝尔伯克则说,如果俄方决定停止轰炸乌克兰并撤走部队,那整场冲突“在第二天就会结束”。

近距离观察慕安会,还可以发现一些细节的背后具有深刻意味。美国前总统特朗普任期内,欧洲对美国啧有烦言,这种情绪在前几年的慕安会上有所体现。本届慕安会美欧分歧明显减少,但当哈里斯演讲称“俄乌冲突让欧美关系更加密切”后,慕安会主席霍伊斯根直言不讳地表示,美国的《通胀削减法》通过补贴排挤欧洲企业,让欧洲商界意见很大。从这个细节上就可以看出,美欧之间并非没有矛盾。很多欧洲参会者向我们表示:“我们不愿看到欧洲与美国走得太近,但在俄乌冲突爆发后已没有办法。”

美欧与会者还试图在本届慕安会上就对华政策达成协调一致。例如,会议期间举办了一个主题为“缩小大西洋两岸对中国的分歧”的分论坛,专门讨论如何减少美欧双方在制定对华政策时的分歧。由于政商学各方云集,一些西方国家与会者可不想失去这样的机会。某位美国议员在会上说,“对华贸易是好的,但对华依赖是坏的,鸡蛋不能放在一个篮子里”。考虑到中国驻欧盟使团团长傅聪大使刚就中欧投资协定处于搁置状态的问题提出“双方同时解除制裁”的建议,以及美方舆论频繁炒作对华“脱钩”并建立各种围堵中国高科技产业和经济发展的联盟,很难说这位美国议员的话不是意有所指。

相比西方的攻讦和指责,中国在慕安会表现出更加务实的态度。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外事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主任王毅出席慕尼黑安全会议并发表题为《建设一个更加安全的世界》的主旨讲话,宣布中方将发布《关于政治解决乌克兰危机的中国立场》。王毅还在应约会见乌克兰外长库列巴时表示,我们不愿看到乌克兰危机长期化、扩大化,愿同国际社会一道,避免形势进一步恶化,持之以恒地争取和平。

当地时间2023年2月18日,王毅在德国出席慕尼黑安全会议并发表讲话。图源:外媒

英国《卫报》在有关慕安会的报道中说:“中国的和平计划获得了西方‘谨慎的致意’。”会议期间,有国际机构代表主动找我们说:“王毅主任的主旨讲话带来了不一样的声音。在这一场合,西方应该更多倾听中国的声音。”

西方没有把慕安会当成空谈会

尽管如此,本届慕安会仍然流露出主办者以及西方的一些狭隘思维,在为各国设定的安全指数评估中,依旧沿用了“该国民主受损情况”的评估维度,体现出西方思维中盛行的“民主与专制”二元对立的世界观。西方国家在以“民主”价值观凝聚自身联盟的同时,还用“专制”标签区别对待包括中国在内的其他国家。

在这届慕安会中还有专场边会,专门讨论“如何在其他地方塑造美欧民主价值观影响力”。这让很多非西方国家感到不满。在我们参加的一个中东国家企业家会议上,各方纷纷表示,“不希望看到世界阵营化,不希望选边站队”。一位新加坡代表在另一场分论坛上说,不能把国家都分为“民主或专制”,因为非西方国家和欧美国家的治理模式不一样,要主张包容。很多参会代表在跟我们谈起这一话题时,都希望中国能发出更多声音。

我们觉得,要改变西方的狭隘思维并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做到的,对此要有持之以恒的心态,并以合适的方式推进。首先是中国应尽量多参加这样的论坛和活动,积极发出中国的真实声音。展现大国风范和国际影响力当然是参会的目的之一。我们还观察发现:一是只要有中国人出席和在场的活动,很多西方国家的发言者在言语上就会有所克制,这在一定程度上能使讨论和对话变得更加理性和客观;二是有许多西方人愿意听中国的声音。慕安会开幕前,负责撰写《慕尼黑安全指数报告》的国际知名咨询公司KekstCNC邀请我们出席午餐会并发表主题演讲。参加午餐会的多为跨国企业CEO,我们抓住这个机会向他们阐释中国智库对全球热点话题的看法。很多与会者表示,听了中方代表的讲述,他们认为后疫情时代欧中商业合作具有非常广阔的前景。

全球化智库(CCG)在本届慕安会举办了主题为“绿洲还是幻影:中美气候合作关系分析”的边会,并邀请中外不少老朋友参加。全国人大外事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傅莹、西班牙前外交大臣冈萨雷斯、巴黎和平论坛总干事瓦伊斯、德国外交关系协会主任兼首席执行官沃尔夫、美国商务部中国事务高级顾问易明等参加会议并致辞。傅莹在致辞时表示,气候问题事关未来人类福祉,中美气候问题上的合作不应因两国关系下滑而停止。中国始终认为,全球化进程不会停止,中美在经济发展、贸易增长和气候问题上的合作应当持续。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创始院长格雷厄姆·艾利森在边会上的一句话也让我们印象深刻。他表示:“中美关系不能只用竞争来定义,还有合作,中美强调合作的程度不应亚于强调竞争。”应该说,这样的观点如果能被美国决策者认可,对发展中美关系是能产生正面影响的。

2月18日,全球化智库(CCG)在慕安会上以“绿洲还是幻影:中美气候合作关系分析”为题举办边会。

 

在本届慕安会期间,CCG参加了多场分论坛和边会,在一定程度上对中国的政策、立场和观点作出了解释。会议期间,CCG还提出了一些相关建议,如倡议形成中美欧三边对话的“G3”机制,针对乌克兰问题在联合国框架内举行“联合国安理会5个常任理事国+乌克兰、欧盟七方会谈”等。我们希望,未来中国的智库也能在中国多举办一些这样有国际影响力的多边论坛和活动,邀请更多国际各方嘉宾与会,打造凝聚各方共识、加强沟通交流的国际平台,发出更多的中国声音。

值得一提的是,慕安会保持了对西方政策制定一如既往的影响力。此前参加慕安会认识的一位联合国官员私下告诉我们,他每年都必须来参加这个会议,因为在会上听到的一些声音和见解会在年内就形成政策并出台。比如,前些年在慕安会上被热议的中国科技企业和5G网络等关键技术问题、“民主与专制”二分法、“印太战略”等,都出现在一些西方国家后来出台的相关政策中。从这个意义上说,西方国家没有把慕安会当成是一次空谈会。对中国来说,我们需要更加重视这个平台,不仅可以通过慕安会加强与外界的沟通和交流,减少误解并就一些问题形成共识,更要在会上提供中国方案和中国建议,从实际操作上寻求各方利益的最大公约数。(作者分别为全球化智库[CCG]理事长和全球化智库[CCG]秘书长)

 

【相关链接】

慕安会上的中国智库身影:CCG举办和出席多场边会 会面各国政策界资深人士

中美气候合作,“绿洲”还是“幻影”?聚焦第59届慕安会CCG边会

往届回顾:在慕安会上和大咖谈中美贸易争端

再赴慕安会!CCG举办官方边会 聚焦中美气候变化合作

CCG理事长王辉耀应邀出席慕安会开幕前午餐会并发表主题演讲

CCG受邀参加慕安会晚宴并同各国嘉宾进行交流

CCG智库专家代表团到访欧洲政策中心(EPC),与首席执行官及高级顾问会面交流

慕安会开幕在即 CCG作为唯一中国合作方举办官方边会

中美关系中的迷思与现实:CCG在第56届慕安会举办中美边会

慕安会第一问!CCG秘书长对话联合国秘书长

CCG主任王辉耀参加慕安会关于半导体供应链闭门圆桌会议

CCG对话慕安会主席:疫情下中欧关系新走向

CCG主任王辉耀应邀参加慕安会国际区域核心会议

慕安会落幕,中国智库就全球安全与治理议题发声

慕安会现场视频:从对抗到合作,令竞争者重回贸易

慕尼黑安全会议推选CCG联合创始人苗绿为慕安会青年领袖

2019年慕尼黑安全会议创纪录,CCG应邀发言并举办研讨会

中国智库首次在慕尼黑安全会议举办官方边会

CCG秘书长苗绿受邀参加慕安会青年领袖论坛

在慕尼黑安全会议上谈如何化解中美贸易争端

苗绿:打造“青年领袖”机制 激发全球青年人才思想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