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辉耀:从战争到全球变暖,世界亟需集体行动

南华早报 | 2023年11月12日

■ 地缘政治冲突日益加剧情况下,我们相互联系的世界亟需在气候变化、地缘冲突、基础设施、公共卫生、贸易等更多领域的协作方式,维护我们共同的家园。


作者 王辉耀 | 全球化智库创始人

在此时代,不时为升级的地缘政治冲突以及情绪高涨的反全球化所扰,国际合作的必要性已冲至全球讨论的前沿。

这是最近于京举行的第八届中国全球智库创新论坛的主要议题,由欧盟资助的中欧智库交流会紧随其后。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00多位智库代表参会,与会嘉宾均显露出呼吁集体行动的紧迫感。

身为全球化智库理事长,同包括欧洲政策中心在内的伙伴同仁共同主办盛会,我有机会提出一份合作框架,旨在弥合国家之间裂痕,倡导联合阵线,维护我们共同的家园。框架具体涵盖十项首要任务,分列如下:

首先是气候。气候变化幽灵笼罩人类,向我们发起挑战。仅为谈资已不足够,需采取一致行动。

尽管工业政策、补贴以及承诺交织形成复杂网络,尤其是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提供的政策、补贴与承诺,然而不可否认,我们必须采取合作方式,使我们的地球“去风险”。所有国家均有责任营造有利于找到解决这一普遍威胁的环境。

其次是冲突。中东与乌克兰战争阴影下,呼吁和平共鸣于超越边界和政治分歧的急迫。冲突地区的悲剧和苦难赤裸裸地提醒我们,战争给国际社会造成的毁灭性损失。

国际社会有必要拥护和平事业,坚定不移支持斡旋,通过外交渠道、多边组织、民间运动等一切手段,向最需要的地方提供人道主义援助。

追求和平必须仍为首要目标。它是建立稳定、繁荣与公正的世界秩序之基石。

第三为基础设施。另一个成熟合作领域是全球基础设施。基础设施是发展的支柱,尤其在发展中国家。

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催化了一场全球运动,美国主导的“重建美好世界”、欧洲“全球门户”、印度——中东欧经济走廊等建设倡议均与“一带一路”遥相呼应。

这些共同支持发展中国家倡议凸显利用现有融资平台的必要性,可以亦应当一起努力。世界银行与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等国家和多边贷款机构可助缩小全球基础设施的融资缺口。

第四是数字化。当今处于数字时代,数据已成为一种重要资源,一如21世纪的石油。针对数据流动持开放态度必不可少,而建立贯通的全球治理框架亦同等重要。

欧盟《通用数据保护条例》、美国《加州消费者隐私法案》与中国《个人信息保护法》等不同监管路径阻碍了数字全球化的潜力。统一的监管机构,或许类似于世界数据组织,对于协调这些不同的政策至关重要。

第五是公共卫生。新冠疫情大流行为跌入合作不足的陷阱敲响警钟。与抗击严重急性呼吸系统综合症(SARS)与埃博拉疫情成功合作不同,世界在面对新冠疫情时未能团结起来,以致大范围灾难发生。此必须作为加强预备未来大流行病之教训。

第六是机构。联合国是全球治理的核心,必须维护它的机构权威。中国作为联合国第二大会费国,认识到维护联合国定义的国际法与国际秩序的重要性,敦促包括美国在内的所有会员国履行其义务。

第七为南北合作。全球南北之间动态为中国提供调和机会,因其兼具早期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特色。通过加强这一领域合作,中国可助协调两个群体利益,为全球可持续发展治理做出贡献。

第八是金融贸易。1945年后的时代很大程度上证明了国际贸易投资的维和力量。随着各国日益相互依存,加强,而非削弱世界贸易组织及其机制的必要性变得愈发清晰。

在国际金融领域,实现除美元外支付货币多元化,给予欧元、人民币等主要货币更大份额,可以产生更加平衡的全球经济框架。

第九为人文交流。促进文化旅游以及国际学生与学术交流是各国促进互相理解、尊重的另一个途径。此种人与人之间的联系是国际合作之基石,取消新冠疫情限制后必须成为,也应继续成为各国政府的优先事项。

最后是国际贸易协定。取消制裁、恢复中欧全面投资协定等贸易协定对于加强各国之间经济合作与贸易关系至关重要。

虽然各国均面临自己的一系列挑战,然而现代世界互联互通的本质使得必须采取协作方式以解决我们共同的问题。只有通过集体行动,我们才能努力为子孙后代构建稳定、可持续与繁荣的世界。(全球化智库 张睿君 译  )

 

文章选自南华早报,2023年11月12日